李叶还不知道发生了这些事情,他将战争机器分成三十队,将吐蕃的俘虏分成26个千人队。
每个人编上号码,前后十人监管,若是发现中间有人失踪,十人坐连。
将这些严酷的命令宣读了一遍后,一些想趁乱逃走的吐蕃人暗暗叫苦。
李叶在商城购买了三万个熟料桶,一一分发下去,方便俘虏们从河边提沙子和小石头到公路上。
对于的,给到了奴日汗等人,让发给百姓们。
吐蕃的俘虏无奈的提着结实的胶桶干起活来。
他们就想不明白,这么好看的胶桶居然用来装沙子和石头,这个李叶,是不是有病。
此时,存在仓库里面的水泥,也被附近闲散的百姓们用推车推了过来。
赵坤站在官道中间,仔细的打量了片刻,对着周围的姑墨青壮年解说起来。
“这里地势平坦,修路相对来说,很容易,我们要做的……”赵坤开始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这些青年。
李叶对一侧的奴日汗道:“你们继续训练吧!这里有我就好了。”
“哦,好的,主公!”奴日汗有些不开心,嘟着嘴离开了。
赵坤说的很通俗易懂,李叶听了,感觉修公路似乎特别简单。
说了一阵子,赵坤走过来道:“主公!如今车辆少,我打算先修六米宽,以后有需要再加宽即可。”
李叶点头同意了,别说六米宽了,就算是三米宽,那也足够用了。
修路对于水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李叶花费1000克金,买了10根长千米的消防水管。
这些水管可以首尾连接,连接起来足足有万米,这样取水就方便多了。
天山脚下,大河道很多,小河流也不缺,买十根也只是以防万一而已。
赵坤拿着个小本子,列出了一些简单的工具清单。
比如两侧的木挡板,铁锹,卷尺,挖锄,小推车等,一大堆的东西。
李叶在商城里面一阵买买买,一大堆的小玩意买齐备,扔给了赵坤。
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官道压得已经很夯实了,但是宽度只有三米,有点地方甚至只有一米多,宽度上面根本达不到六米。
这就意味着这些没有压过的位置还需要整理一遍,压实之后才能在上面铺设石块和水泥。
赵坤忙的要死,指挥人按照比例和混泥土,又让人在路面铺石头,洒水,量出宽度,在两边支撑木板等。
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赵坤亲力亲为,仔细的解释。
不过,每一次教完之后,赵坤就从其中找一个领悟的最好,让他负责相关的工作。
一个多时辰之后,所有的注意事项终于教完了。
地面上已经铺了一些小石头,然后赵坤一声令下,早已经等待多时的水泥小车,里面的混凝土全部倒入到了碎石之上。
将这一段路上铺上混泥土之后,开始用铁锹抹平,工具有限,也只能这么做。
赵坤忙着动手的同时,也开始教授这些周边的姑墨人。
一阵忙碌之后,一段长十米左右的混泥土公路终于有了雏形。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就会顺利很多。
这天下午到晚上,路已经修了几百米长。
这预示着,踏上现代化的第一步已经开
第37章 问题多到头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