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戎的工作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虽然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媒体想要采访他,可是被他全部拒绝掉了。
只有出于种种原因实在推不掉的,才获得了采访徐戎的机会。
而这,仅仅只有五次而已。
其中华国内部是三次,给到世界媒体同行的只有两次机会。
英吉利的bbc获得了华国以外的第一次的采访的机会,其刊载徐戎文章的那期发文订阅数量暴涨300%。
米国的时代周刊则是第二个获得徐戎采访的海外媒体,直接于采访完的当周内推出了当年的《年度人物》,根本无视今年也就才过了一半不到的时间。
虽然这个事情相当得离谱,但是在时代周刊的内部和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在今年可见的未来,除了出现外星人以外,再没有别的人物引起的轰动能够超过徐戎了。
而这一期的时代周刊的封面选得很讲究,直到过去很多很多年之后,这一期成为了永远的珍品。
封面上什么介绍都没有,只有简简单单一句话:他改变了人类。
这配图也很有意思,徐戎穿着实验服,戴着护目镜,高高地端坐在科学的王座上。
而徐戎的右手上正虚虚地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太阳。
寓意徐戎驯服了太阳的伟力。
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间无我这般人。
徐戎以一己之力,压服整个西方的实验物理学界。
之前对于徐戎非常反对的传统化石能源一脉,在得知徐戎一口气获得了4枚诺奖以后,都开始偃旗息鼓起来。
本来徐戎立下了军令状,这些家伙都存着看好戏的心思,想看看徐戎如果真的没有做到自己的承诺,华国的高层这边到底会怎么处置徐戎。
但是没想到在他们看来,徐戎这个家伙竟然是生死翻盘,一举将所有的不利局面给扭转过来。
获得了4枚诺奖的徐戎,此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以徐戎现在威望从技术工作层面再无任何一人可以指摘。
听闻徐戎获得4枚诺奖以后,华国长老之一孟老也是之前存了想要分拆徐戎业务的那位长老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生了一天的闷气。
听说他的秘书进去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连茶杯都碎了两个。
……
在世间还沉浸在徐戎带来的震撼和喧嚣的时候,徐戎已经恢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节奏,继续自己平静地研究。
太空电梯项目已经到了关键的阶段,需要徐戎亲自坐镇把关。
借着回燕都的时间,徐戎跟高副部同步了一下最新的进展。
“部长,得亏您把陆天昭给留了下来,现在这纳米管工厂生产能够这么顺利,这陆天昭是功不可没。”高副部见到徐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夸赞陆天昭。
“什么情况?老高。”徐戎倒是有些惊讶。
“现在陆天昭这小子就像是上了发条一样,每天24小时就蹲在生产车间和实验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第135章《时代周刊》年度人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