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故土的第一时间,姜亦泽回到国内。
当国家机器运作起来的时候,举行建国仪式的速度非常快。
姜亦泽飞抵了淮河河畔的淮安,这里是华夏一位名人的故乡,他曾说过为华夏之崛起而读书。
大夏将不会在金陵建都,而是定在了淮安。
选择淮安,不仅仅是为了心理上的慰藉,而是因为淮安位处华夏南北分界线之上。
而且,前世只在史书上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在这儿依旧存在。
无论是长江还是黄河体系,都可以通过接下来的基建项目进行贯通。
而作为大夏的首都,这里也可以迅速支援到全国。
建国的仪式非常隆重,而大夏的第一任执政者,并不是姜亦泽。
而是红柳。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姜亦泽则是担当了最高司法机构的大法官。
是的,在建立之初,姜亦泽便已经想好了建国时该如何分配席位。
红柳负责的是国内的民生问题,也就是姜亦泽看来鸡毛蒜皮的大事和小事,但是权力被大法官和指挥官所制约。
三个机构,分管的就是民生、法律和军事。
除了红柳是真的要为了国内的民生问题忙碌之外,姜亦泽和魏无忌都算是闲职。
东南西北中四个军区的司令员才是真正管事的人,而法律相关,姜亦泽早已经写好了。
现在最多是碰到法律上涉及的盲点,交由姜亦泽来论断改正。
打江山容易,但守江山难。
如果姜亦泽走到红柳的位置上,因为他个人的声望,大家都会非常配合的去遵守他的指令。
这无形中就会他的继任者带来压力:
因为之前大家已经习惯了听从他的命令,那就不是法治,而是人
第217章 大夏已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