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囤积居奇粮食的也必然是这群世家们,他们通过茶树的巨额收益,吸引农民们纷纷将肥沃土地兑换成了适合种植茶树的红土地,再自己换来了适合种粮食的肥沃土地,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其意便是为了乱我江东根基啊!”
明白了。
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这便是连锁反应。
虽最开始并不是这么计划的,可提前埋下的种子,用起来便是连环计,一套又一套。
虽未正面开战,可江东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却被破坏的七七八八。
如今又面临着汹涌的民愤,和数不清逃荒的百姓,搞得孙权是一头乱麻。
孙权轻轻捏着眉头,问道:“子敬,你认为眼下应当如何?”
鲁肃思虑再三,说道:
“眼下不宜大举兴兵去讨伐那些假扮成马匪的曹兵,原因有三,其一便是消灭这股力量必然要调动两三万兵力,届时柴桑防守必然空虚会给曹远有机可乘;其二是公瑾那里还没有准备好,一旦提前诱发决战,那公瑾聚歼曹军水军的计划便会付诸东流;其三便是面对汹汹民意,突然动兵只会激化矛盾,反而是我江东陷入更深的内乱。”
“故,臣建议,先开放粮仓赈济灾民,同时派遣一批干吏前往丹阳郡和吴郡,捉拿那些给曹远提供方便的世家们,该杀的杀,该抓的抓,依靠当地军民是完全能解决掉这小股来犯之敌的!而那些世家被捉拿后,这股曹军便如同失去了眼睛便不足为惧。”
张昭、顾雍等也同意鲁肃的意见。
眼下正值战事吃紧,正面的压力很大,万万不能松口。
从柴桑派遣一些干吏,坐镇指挥便是。
孙权深吸一口气道:“既如此,”元叹(顾雍字),子瑜(诸葛瑾字),劳烦你二人辛苦一趟,前往吴郡和丹阳郡,处理那里的政事,若有缺少钱粮的,皆可以上报,柴桑可调集一批粮草用来赈济灾民,恢复生产。
“另外,迅速去丹阳郡沿路设上钞关,严禁寻常百姓离开丹阳郡进入徐州境内,就算是商贾,也必须苛以重税!”
“谁敢违抗,皆可以按照我江东七禁令十四斩实行!”
“诺!”
柴桑的判断还算迅捷。
可为时已晚。
毕竟,消息传递不畅,孙权等人知道的时候,大批的百姓已经来到了江水沿岸。
而等他们做出决策之时,整个丹阳郡十六万百姓早已人去楼空,仅剩下三万人不到。
其余十三万人拖家带口的越过江水,来到了徐州地界。
丹阳郡的粮荒,反而因为人口的巨大流失而平稳起来,只是粮食生产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打击,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世家更是逃之夭夭。
司马懿在干完这一票后,早就让所有世家收拾行囊,重新北上回徐州。
虽然那里他们已经没有土地,可在江东赚的盆满钵满,回去先暂避锋芒,等战事结束,再回来便是!
同时带走的,还有上百万石的粮草!
这批粮草,司马懿打算尽数送给曹远,足够曹远和曹操大军吃一个多月有余!
而吴郡则是一片狼藉,不少人落草为寇,江东靡费大量钱粮,才镇压下来。
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
第213章 孙权的反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