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思索一二,曹远抿起嘴道:“文和,你觉得我们能干预的了荆州形势么?”
      贾诩沉默一会儿,摇头道:“只怕不能。”
      “其一,徐州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动乱,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可许多百姓离开农事,造成大面积的土地荒芜,虽然我们存粮不少,还不至于造成饥荒,可今年荒芜欠收是一定的了。”
      “倘若我们此时派遣军队,兴兵讨伐荆州,那必然会造成严重的饥荒,公子一切的决议都是建立在粮食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的,一旦粮食出现问题,那下一次的动乱可就不远了。”
      单单从农业角度来说,今年都不适合兴兵!
      贾诩眼光很刁钻,一下子切中要害,这也是曹远最担心的地方。
      农耕为本,无论何时都不能以牺牲农耕来兴兵讨伐。
      贾诩继续道:
      “其二嘛,如今的荆州形势复杂,徐州境内可调配兵马严重不足!大多数士兵都在各地镇守,一时间难以集结,整个青徐可供调遣的兵马不足三万,纵然南下荆州也并非决定性的力量,再加上江东在一旁虎视眈眈,我们南下必然要面临刘琦刘备,江东的双面夹击。”
      从战略上讲,也不合适。
      兵法有云,上山伐谋,其次伐交。
      从谋上讲,刘备刘琦先发制人,围攻襄阳,曹远这边早就错失先机,谋这方面便落了下乘。
      刘备早与江东暗通款曲,两股势力都和曹远交战过,断断不会受到曹远的挑拨离间,也必定会不约而同的同仇敌忾对抗曹氏的兵力。
      此时出兵,必败无疑。
      “其三,公子,合于利而动,不合利而止。”
      “荆州这边,蔡氏宗族也好,其他宗族也罢,地方势力有些过于强势,此时出兵,没有多余兵力镇守荆州的话,荆州不能为我所用,反而要靡费我青徐的钱粮,来给蔡瑁、张允等人发展。”
      “唯一对我们有利的唯有不让荆州落入敌手,可从前两点来看,获胜希望本就渺茫,获胜后的得利也不足以我们倾力而为,故而我建议不要出兵。”
      曹远点头连连:“文和之言,正合我心意。”
      “也罢,不是自己的东西,惦记也没用。”
      “就算他刘备、孙权之流运气好罢了,刘表突然暴毙,我们也始料未及。”
      “当然,荆州早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不必太过在意,传信给蔡瑁张允,我们这边恰逢动乱,没有多余的兵力支援他们,若事不可为,尽早撤退,我这边的水军将军一直给他俩留着呢。”
      反正不用自己出钱出粮,曹远也乐得说几句好话。
      然后让蔡瑁张允带着水战老兵前来投靠。
      届时,徐州的水军实力便能步入正轨,加上规划的五十个造船厂、船坞投产,一两年内,徐州就能凑出来一支拥有两三百艘高大战船,上千艘走舸的强大水军。
      南下与江东决战的时刻,也将到来。
      再加上,曹远通过每月打卡不断拿出来的冶铁、炼铁、造船技术等,让曹远的战船从高大笨重的设计路线转而向轻巧灵活和火力强大发展。
      原始的火药曹远召集方士试着造了出来,不过距离武装到军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曹远却不着急。
      现在,有钱。
      用钱砸,教育水平,识字水平的上升,鼓励手工业的发展等等,总会有聪明人堪破最原始的火炮的大门。
      最早的火炮在宋代便已经投入到了部队的武装当中。<

第179章 蔡瑁的决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