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知晓的。
如果按照常例,那郑王去洛阳公干一事,关峰自然是不会向林恒提上一个字的,今日所以一改常态,自然是有原因的。
一者,因为此事和林恒有些关系。
二者,则皇帝授意。
郑王去洛阳,公干不假,乃是去按例巡查而已。
但也确有私事,这说来就跟林恒有些关系了。
洛阳乃是陪都,每两年的一个秋天,皇帝都要去洛阳宫住上几月。
今年恰好就是要去洛阳小住的年份,现在已经五月,距离王驾东巡也就两三个月了,郑王这一去,就是提前打点。
要搁在往年,当然是不用这么早就过去的。
可今年,却就得如此。
原因嘛,就跟林恒进贡的那些桌椅有关了。
皇帝现在已经享受上了高脚桌椅,再让他去使那些跪坐的桌案,自然是不愿的,所以郑王去的这么早,就很有必要了。
可这事跟林恒有啥关系呢?
那关系可大了。
盖因当今陛下乃圣明之君,爱民如子,为与民休养生息,不但轻徭薄税,而且大力推崇节俭之风。
说直白点,就是皇帝因为这个名头,把自己给架在半空中了。
洛阳宫那些家具可都是上等木材所制,每年又用不了几回,跟全新的都差不多。
现在却要全部给换了,御史台那些谏官们能把皇帝给饶了?
哦,你搁朝堂上推崇节俭,私下里却大肆铺张,这不是给那些御史们找活嘛。
皇帝要真是下旨将作监执行此事,那一个“贪图享乐”的名头,是绝对少不了的。
皇帝爱面子啊,而且鱼和熊掌都想握在手中,那怎么办?
于是,就想到了发明这些桌椅的林恒了。
皇帝的算盘打的可精:朕不想换,可吾儿一片孝心,朕总不能置之不理吧。
这事当然也不能明打明的干,得偷偷摸摸的让林恒给做了。
放眼满朝文武,通知林恒做这个事的人选,也就两个。
郑王去了洛阳,那这事自然就落在了关峰的头上。
于是,也就有了祖孙俩现在这一幕。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关峰心如明镜,可林恒却是两眼一抹黑。
待自己敷衍了那一句“原来如此”之后,见外祖父半天都没再回音,于是想了想,就主动问道:“外祖父找孙儿进书房,可还有其他事?”
关峰沉默了一下。
说实话,他一个武将,还真是有些难以启齿,因为皇帝交待他的时候,意思暗示的很明白:木材可以从洛阳宫库房里出卖,价钱也可以压到最低,但利钱是一分别想有。
毕竟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要真是从内库给林恒拨了钱,那还谈什么父慈子孝啊!
可这样一来,不但要儿子给你做桌椅,而且木材还得从你这买,人家还一分钱赚不到,这不就是老子坑儿子的戏码吗?
不过再怎么说,圣命不可违,该说的还是得说。
沉吟了半晌,关峰这才说道:“郑王此去东都,公事不言,那私事倒是跟你有些关系。”
林恒稍稍一愣,有些不解。
咱在洛阳有啥私事?咱怎么不知道?
不过他也没插话,做出一副等待下文的模样。
关峰见此也不再犹豫了,既然话都开了口,索性就继续说道:“圣人每两岁一秋月会移驾东都小住。”
林恒点点头,这是惯例,他当然知道。
接下来就听关峰继续说道:“郑王此去,就是为此。”
林恒闻言有些纳闷:现在才五月,有点早吧?
可还没等他询问,就听关峰说道:“我也不绕弯子了,郑王去这么早,就是为了更换那洛阳宫中的桌椅,欲都换成如今这高脚的桌案。”
说着话,关峰还拍了拍太师椅的扶手。
“嗯。”林恒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可随即看着关峰那微微有些涨红的面庞,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不就是换个桌椅而已,你红什么脸啊?
林恒思虑了一下,还以为是对方领了这差事,但是却无从下手,所以想找自己帮忙。
可是碍于辈分,一时不好开口,所以才如此犹豫。
于是就笑着说道:“外祖父有话但讲无妨,要有什么困难,孙儿或许能帮上一二。”
......
第25章 炒新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