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会来个“大义灭亲”,先把自己收拾一顿再说。
所以林恒想的很清楚,要弄这茶叶的生意,就必须得拉进来一些“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本来他想的第一人选就是关家,既是亲戚,在朝中还有不俗的地位,简直就是完美的人选。
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外祖父是行伍出身,关家也没什么家族生意,恐怕有些不好说服。
没想到今天刚好撞上了,而且还有林示诚这个王叔在场,林恒突然就有了个小对策,觉得可以试一试。
定了定心,林恒却也没急着把话说透,毕竟现在还有凌振明这个外人呢。
于是想了想,就笑着说道:“王叔这是说哪的话,小侄给几位长辈一点茶叶,还能耍什么心思不成。”
林恒那会儿转瞬即逝的尴尬,可是没逃过这三人的眼睛。
见林恒这么说,接话的反倒不是林示诚,而是凌振明。
冲林恒一拱手,就含笑说道:“那老夫可就沾殿下的光了。”
林恒见状就回了一礼,道:“益国公言重了,就是一点茶叶罢了,算不得沾光,您老不嫌弃就好。”
顿了顿,未免显得太过的急功近利,反倒是没再提茶叶的事情,而是又冲着林示诚问道:“小侄都忘了问了,王叔今日突然造访,是有什么事吗?”
见林恒有意岔开了话题,林示诚倒也没再追着问,闻言就直接说道:“还不是你小子搞出来的事情。”
我搞的事?
林恒有点糊涂。
不过倒也不用猜测,接下来就听林示诚接着说道:“你小子这次可算是出气了,不但长安县令倒了台,就连吏部尚书都跟着吃了瓜落,贬官一级,成了侍郎。”
林恒一听就明白了,感情是前几天那事有了结案了呀!
而且听这意思,那长安县令的礼已经送进了吏部尚书的门呀!
林恒不傻,他从来都不认为只是损害一下自己的名声就能让一个县令在大考中升迁,显然自己这事只是个敲门砖,后续肯定是要备上厚礼的。
犹豫了一下,林恒就笑着回道:“这怎么能是小侄出气呢,国有国法,明明就是他长安县执法犯法,才落得这个下场嘛。”
林示诚倒也不在意林恒的回复,闻言轻笑一声,转而就站起了身,道:“行了,你小子就得意着吧。”
顿了顿,却又是一脸严肃的站起了身,先是冲着南边拱了拱手,然后看着林恒说道:“奉上谕,晋王接旨。”
林恒一顿,收起笑脸,拱手躬身回道:“儿臣接旨。”
林示诚清了清嗓,就掷地有声的说道:“上谕:即日起解除晋王‘无诏不得入京之禁。”
林恒闻言一喜,赶忙回道:“儿臣接旨,谢父皇恩典。”
林示诚宣完旨就顺手抄起了竹筒,然后甩下一句:“行了,事也都办完了,我们就走了。”
.....
可三人走到了门口,林示诚却又停下了脚步,颇为认真的说道:“我们三家的家具你可上点心,赶紧做好了送过来。”
林恒闻言一顿,随后就有些无奈的回了一句:“王叔放心,最多五日。”
好嘛,就说咱哪来的这么大面子,一个案情通报还劳烦了一位亲王加两位国公过来,感情人家其实就是奔着这桌椅来的。
不过咱这王叔可倒好,一开口,就把刚才的两家给变成了三家,还真是大方呢。
不过林恒之所以没纠正,倒也不全是因为面子。
自己这王叔能这么说,显然这位益国公和他以及外祖父的关系莫逆,不就是几套家具嘛,又不是送不起,这不今天早上都已经赚了900贯嘛。
之前这钱还不太敢收,但是现在林恒却是不怕了。
因为自己这事,得意门生都受了牵连,咱又得了这解禁的恩旨,显然这是骆安策在做姿态给皇帝看呢,那这钱不收白不收呗。
送走这三位,林恒回到院子就直接去了偏院。
先是给王鑫吃了颗定心丸,告诉他这钱收着没事,然后就打发对方离开了。
随后又交待了一下方圆,趁着宫里的木材还没送过来,先抽出来一部分人手,按照王府的用料标准打造六套桌椅,十二套茶几椅,三套书桌椅。
只是在雕花上要区别一下,三分之一跟王府的一样,剩下的三分之二,一半雕禽鸟,一半雕猛兽。
......
第22章 供词面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