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3章、项目落地[2/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来不靠投机取巧,靠的是脚踏实地,凭的是日积月累。人家赵木生是从最低点,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攀登上来的。
      赵木生谢过县长后,说了声“再见”就匆忙赶回了镇里,再次向蔺书记汇报。
      “对,就得这么办,这些家伙,拿着手里的权利,瞎折腾,不找主要领导说话,就得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别怕得罪人。”蔺书记给予木生的做法肯定。
      有了县长的电话,没过三天,发改局刘副局长就打电话给木生,说:“新能源项目给北塘村了,我们把项目资料和资金下发到镇里,你们组织好实施吧!”。
      木生说:“好的,谢谢”,撂下电话,心里才算踏实了些。
      镇里派出专人与县发改局对接,酝酿了一年多,北塘新村的新能源项目终于落地了。
      通过招投标程序,保定的一家公司中标,中标后很快就签订了项目合同书。
      这家企业是专门从事新能源工程的,他们的技术实力雄厚。
      用了一个星期时间,给北塘新村设计出了新能源工程方案。
      当木生拿到这个方案的时候,他也感觉眼前一亮,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就连路灯都是太阳能发电的。
      如果这个工程完工,北塘新村的人家,至少有一半是靠太阳能发电,来供给日常生活的。
      工程开始时,许多人家并不太懂这玩意的优势,甚至对于工人折腾着打孔、穿线,还有些抵触情绪。
      可是,当前面的人家安装完毕,投入使用的时候,其他人家就会过来参观。
      一旦认识到,这是个很好的新生事物时,人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升腾起来,开始争着抢着要先安装了。
      更让人们称奇的是,那高高的路灯,白天太阳一照射就会储存电力,晚上天一黑,路灯就会自动亮起来,把路面照得跟白天似的。
      安装这种路灯,不用从电线杆子上拉电线,这灯有光伏发电板,它靠自己发电来照明。
      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啧啧称奇,哎呀,现在,这科技太发达了。
      借着这次新能源项目实施,村里也打造了夜景照明工程,在村中街景处,连通桥上都安装了效果灯和轮廓灯。
      当工程队再把整个北塘新村的路灯,包括街景中的小广场都安装上太阳能路灯的时候,北塘村的夜晚变得格外美丽。
      一些善于经营的人家,在家附近的街景中,安上桌椅,北方人爱吃的烤肉和啤酒,就成为了这里的主角,极大地促进了北塘村的夜经济。
      新能源项目给每家房顶都安装了光伏发电板,每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源源不断地发出电来,储存在蓄电池里,可以用于家庭烧水、洗澡、照明。
      这个项目的最大优势,就是非常环保,这清洁的能源,减少了村中柴灶,煤气的使用。
      北塘村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优质的环境是招揽顾客的关键要素。
      就连赵福贵的水塘里,都飞来一群绿头鸭,在这里嬉戏玩耍。
      有人说,你流下的汗,都会化作渡你的河;你所走过的路迈过的坎,都会引领着你,走向更远的地方。
      赵木生,这个昔日北塘村里的小木匠,现在就像神一样的存在,他已经被北塘的父老乡亲们所崇敬。
      有为才能有位,赵木生的作为,给北塘村的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他值得被乡亲们尊崇!

第323章、项目落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