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2章、进入轨道[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月娥确实是高手,她把各家的特色都详细摸底,并印制成了小册子。
      让手下两人尽快熟悉各家的特色,以便于给客人介绍村里的产品,让客人迅速找到心仪的农家院。
      在摸底和编制小册子的时候,李月娥刻意让各家避免竞争,同类产品必须同价,要求经营和放大自家的特色产品,以吸引客人的眼球。
      起初,有几家不乐意,甚至很抵触,李月娥做了大量工作,让她们理解了这个做法的好处。
      经过李月娥的整顿和捋顺,村里的旅游秩序明显好转,再也不见恶意竞争,也没有互相诋毁现象了。
      凡是到北塘村体验农家游的客人,都必须经过村旅游管委会推荐和介绍,不准各家私自揽客。
      而且,管委会的人员做到了公平公正,以客人的需求为中心,以照顾大多数从业户为原则,把这碗水端的很平。
      有了村里的统一管理,每家每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抓产品和服务上了。
      这让北塘村农家院的产品和服务有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品牌效应。
      北塘村旅游管理委员会成功运转,成为了北塘村农家游的一根定海神针。
      这件事的成功解决,让赵木生松了一口气,他有时间去思考别的问题了。
      现在,来村游客日渐增多,一个新的问题逐渐显现。
      那就是,这么多人,除了吃农家饭,泡村里的特色温泉,大部分时间无处去消遣。
      喜欢垂钓的,还可以去找赵福贵,过一过钓鱼的瘾,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钓鱼。
      如何让这些客人住下来,玩起来,有事可干,更有体验感。
      这成为摆在赵木生面前的一个新问题,他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甚至夜不能寐。
      这一天,木生电话约了显贵,说:“你在家吗?如果在家,你出来,咱俩一起到农场上走一走。”。
      李显贵忙回答,说:“我在家,马上就出去,咱俩在村口会合吧。”。
      赵木生和李显贵再次碰面,俩人边向农场走,边聊天。
      今年,天气十分给力,雨水调和,田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田野里一片绿油油。
      “我这些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有良好的体验感呢?”木生说。
      “我感觉咱们村的颜色太单调了,除了绿色,就没有别的颜色,去年,我就考虑在新村周边种植油葵的问题了。”李显贵说了自己的想法。
      “哦,我们种植了油葵,有啥好处呢?你快说说。”赵木生马上问,他对显贵的说法有点兴趣。
      “我是说在周边种上油葵,油葵的花开后,一片金黄,非常的漂亮,可以成为一种自然风景。另外,收获的油葵,可以压榨出葵花籽油,成为客人采购的产品。这是一举两得。”李显贵胸有成竹。
      “别说,你这个想法确实不错,种植油葵的成本也不高,也可以种植一些油菜花,既可以供游客观赏,又可以榨油。”木生有了演绎。
      “咱们矿区的乱葬岗,也可以再次投资,把它建设成有点规模的教育基地,供游客们来参观。”李显贵想到了一个老地方。
      “对,四凤给咱们编写的村名来历,下一步把福贵管理的鱼塘给合并了,成为一个大水塘,在边上制作故事展板,介绍这个水塘的来历。”木生也有新想法。
    &nb

第312章、进入轨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