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人搬进新村后,杨半仙成了第一个离世的人。
有人在背后议论,说:“太可惜了,老杨看了太多宅院,夸的更多,结果他自己抓了一处不好的,伤主的房院!”。
杨半仙的谢世,意味着一个神话般人物的消失,在赵木生这代人的记忆中,杨半仙曾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当年,在火热的大集体时代,业余文化生活匮乏,听一听杨半仙的神侃,也是不错的精神享受。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抛开迷信之说,杨半仙伴随了两代人。
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为难着窄的事,都要去求一求杨半仙,管用不管用另说,就是获得些心理慰藉,也能给人前行的勇气。
我们不必去歌颂这类人物,但是存在既是合理,有他的市场,就证明有需求。
杨半仙有过骗吃骗喝,拿人钱财的历史,可他也受到村里人的尊敬,他就是这么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
因此,北塘村的人们都纷纷对杨半仙的离世表示了哀悼,大家都争着抢着到杨家去,都愿意帮忙,来送老杨最后一程。
在杨半仙的两个闺女回到娘家后,这些近亲属围着姐俩,又是安慰,又一起陪着掉了许多眼泪。
有人告诉半仙的大闺女,说“你爹的丧事还没有请来阴阳先生,看看你有没有啥门路。”。
这丫头也十分着急,她打开她爹的电话本,查到了爹生前的同行故旧电话。
可是,打了好几通电话,人家都是先表示哀悼,然后推说正在外边“干活”,抽不出时间来。
农村的丧事,没有阴阳先生是万万不能的,急得杨半仙的两个闺女直哭。
木生只好给秋生打电话,说:“杨半仙去世了,找不到人帮忙,看看,你能不能抽空回来一趟,给帮这个忙?”。
从某种意义上讲,杨半仙也能算得上赵秋生的启蒙老师。
赵秋生小时候,最喜欢扎到半仙家里,听他神吹海侃,培养了秋生这方面的兴趣。
“大哥,没问题,我马上就往回走。”秋生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开车往家走。
半仙的两个闺女翻箱倒柜找了米面,又拿钱去镇上买了肉和纸扎等丧葬用品。
然后,她俩全权托付老杨的本家大哥出面,张罗一帮人,给分配了任务,开始操办杨半仙的丧事。
院子里也搭起了灵棚,杨半仙的棺木摆在里面,前面摆着香炉和贡品,还有一盏长明灯,一只活公鸡被拴住爪子,放在棺木旁,再往前还有一个烧纸的盆子。
棺木前的左右各摆着一排椅子,还有村民送来的花圈,新购买的纸扎房子、纸人、轿车、纸马、金山、摇钱树和引魂幡。
杨半仙的两个闺女在这里守灵,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到半仙的棺木前,烧上几张纸,或者给上香,小辈人磕个头。
木生也一直帮忙张罗着,李显贵主要负责墓地那边,他张罗人把墓坑挖好,还准备了运输棺木的车辆。
秋生回来之后,马上开展业务,给查出了下葬的时辰,而且,秋生说:“老杨过世的日子,正好是神仙聚会的日子,他走的日子很特别哩!”。
这几年,村里人都知道,赵秋生可是京津地区的大风水师,赵秋生这个说法,很快就得到了传播。
人家老杨可是坐着死的,原来是升天去参加神仙聚会去了,到那边去搞活动去了!
前世修来的福分啊!一片药没吃,啥罪都没受,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第309章、新的问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