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5章、谋划发展[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年终岁尾,自然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农村人更注重春节这个传统节日,还没进腊月门,有的人家已经开始筹备过年的事。
      此时,回顾北塘村这一年,变化是十分惊人的,而且是深刻的,涉及到每家每户。
      当然,这些变化不包括刘广发,作为卸任的老支书,他理应受到村民的尊重。
      可不知道,这位过去常教育别人的人,现在搭错了那根神经,居然成为了北塘新村建设的,唯一“钉子户”。
      期间,木生也找过他几次,可他就说“我人老了,恋旧,喜欢这老院子里的日子,我不着急搬家,这日子还没有过够呢!”。
      甚至,镇里的蔺书记,也给刘广发打过电话,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身份,要全力支持村里的工作。
      今年,北塘新村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
      用木生的话说“未来,咱们村将成为本县最具竞争力的村,新村会成为游客休闲参观的最好去处。”。
      尽管这些文化不深的农民,对木生这个说法还处于似懂非懂状态,但从他们自身的生活上,就能体会出变化。
      这几年,在赵木生的努力之下,北塘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已奠定,他给村民搭建了一个美好的舞台,初步达成了他“授之以渔”的目标。
      我们也有理由去赞叹,北塘村的人们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也用自己手中的选票,选出了有站位、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
      借着奥运经济的热潮,整个国家都处在飞速发展中,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都在推进中,比如“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就拿北塘村来讲,这两年固定电话和手机的普及率一直在提高。
      过去,老人们嘴里常讲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已经成为平常事。
      总之,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成为了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当然,北塘村的发展绝非是孤立的,描绘国家经济的发展也非我这一部小说能完成的,我们只能窥一斑见全豹。
      是的,我们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
      这些年的关键字就是“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强烈的、未变的。
      借着国家房地产业的兴起,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木生的建筑公司,同样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尽管法人是他的儿子赵子路,可大家都明白,赵木生还是实际控制人。
      这里,我们不能说木生有问题,他是先做建筑公司老板,后考入体制内的。
      他的公司已经具有了二级建设资质,在京津一带,承揽了大量的建设工程。
      公司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一直未变,高质量的建设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实现了甲乙方“双赢”,创造了不菲的财富。
      这几年,村里脑瓜灵光的人,受到赵木生的熏陶,也有了经济头脑,在赚钱方面似乎很开窍。
      木讷的人,听了木生对新村的论述,就是一听而过,没有任何感觉。
      可是,脑壳聪明的人,已经从木生的言语中,听出了新意,也闻到了钱的味道。
      这些人,搬入新居后,就开始了谋划设计,就连家里的厨房都是按着饭馆的标准装修的,每个房间的布置也都加入了艺术设计。
      特别是有些人家,他

第295章、谋划发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