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章逗老杨头开心。
“小子,这怎么可能呢!前些年,死人的场合,我没少去,黄泉路上无老少,活一天赚一天吧!”杨半仙很看得开生死。
正好暑假,北师大的高材生赵四凤,放假回到家乡,她也被家乡的变化,震惊了。
就一个学期的光景,原来小南河北岸的空地上,崛起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村庄,她打心底佩服大哥的执行力。
这丫头,走进北塘新村,开始仔细地研究,她也想发挥专业特长,给新村赋予文化气息。
在一些恰当的位置,设立了文化展牌,上面刻上了名言和名篇,在周边鲜花和绿植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有文化。
这与刘广发立在广场上的“蛋”,有着很大的差别。
人家赵四凤可是名校文科生,她所选用的词句,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过的,刻写在新村里,绝对没有违和感。
新村建设到了这种程度,村里人的关注点,从新村本身,转向了怎样来分配这些住宅的问题上。
很多人都在私下猜测,也流传出几个版本的分配方案来。
有人说,这次分房子,就是按照几个大姓氏来分片,还有人说谁先搬空旧房子,就给谁分,不可能老房子不交,还去分新房子。
刘广发已经憋了很久,他几次想去找木生,跟他讲一讲自己家里的困难,求木生特别关照他家。
他腰疼的毛病一直没有缓解,最近手还有些抖,已经有人说了,他这毛病和拳王阿里是一样的,叫做“帕金森”。
他自己也感觉,自从卸任以来,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佳。
前阵子,为刷存在感,明里暗里做了几件事,可全都是下绊子的坏事,不但没有成功,还把自己搞得很被动,甚至有些“臭”。
有时候,他夜里醒来,就再也睡不着觉,两眼瞪着顶棚。
老年人,总爱回想过去,他也在回忆这大半生,咀嚼那些成败得失。
可回忆有啥用呢,那些都是过去时了,他甚至有一种时日无多的感觉。
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去找赵木生。
他知道,一般周末的时候,赵木生都会在村里办公,他必须亲自去找木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再次走进这个熟悉的院落,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村支书刘广发,已经猫着腰,拐杖加身了。
刘广发敲开了赵木生的办公室,挪进屋里,坐在了沙发上。
赵木生一见老书记来了,显得十分热情,忙着端茶倒水,还递上长过滤嘴的香烟。
刘广发用哆嗦的双手,点燃了烟卷,慢慢地抽了两口,刚要说话。
木生抢先开口,说:“老支书,您最近挺好的吧?这手哆嗦的挺厉害啊,要不要,我开车拉您到县城看一看呢?”。
“不用,人老了,不中用了,没大闹头了。”刘广发话里带着伤感。
“老书记来,您这是有事?”木生开始试探刘广发,直觉告诉他,这老干部肯定是有事而来。
“不瞒你说,我是专为分房子的事来的,年纪大了,怕冷啊!能不能照顾我一下,给分第一批最东边那户呢?”刘广发提出请求。
木生听了以后,也是直皱眉,他略作迟疑,然后说:“您的请求,我会考虑的,不过现在还没制定政策呢!”。
又说了一会儿话,刘广发说了许多赞美词。
然后,拄着拐杖离开了北塘村部。
第280章、分配方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