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每个月,木生都请人来村里讲一次课,有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国家形势、实用技术等内容。
同时,木生还安排妇女主任李月娥,做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小村庄,大社会。没有了正面的引导,就会迷失方向。
有句话说得好:“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
赵木生的系列举措,提升了村民的思想境界,为村庄的治理和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时间来到了九月份,金秋时节,北塘村农场里的庄稼长势喜人。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了村里养牛场粪肥的助力,田里的谷子穗大饱满,正在灌浆的关键时期。
农场的员工们,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种植方式,有了各种现代化的工具,使得种植和田间管理更加科学化。
两个老庄稼把式,虽然年纪较大,但是思想很先进,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他们把老种植方式与现代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
今年的秋天,北塘村农场的庄稼又会大丰收,更会给村里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
暑假开学了,小学生们已经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上课,学校的各种配套设施都同步得到了更新。
操场上的那根老木旗杆,已经被崭新的钢管旗杆代替,鲜红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
刘慧敏老师穿着整齐,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
她是高兴的,更是满足的,每天晚上和木生躺在床上的时候,她都要说几声”感谢!“。
然后,给劳累一天的丈夫以爱抚,二人已经人到中年,但还保持着结婚时的激情和甜蜜。
村里养老院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件事成为村里老人们的热门话题。
他们都在憧憬着,搬进村中养老院的幸福生活。
为了确定入住养老院资格问题,木生组织了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上,两种观点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甚至一度陷入僵局。
以刘广发为代表的人,主张直接开放,凡是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都由子女交费,村里不能搞免费的养老院,太浪费村里的资金。
木生主张,给村里五保户和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本村村民入住养老院,个人需交纳400元,外村老人入住养老院交纳600元。
最后,按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木生的观点得到了支持。
这也让刘国峰之类的老人,彻底松了一口气。
如果村里养老院对年纪大老人不免费,刘国峰这类老人的养老确实成了问题。
自己年事已高失去劳动能力,家里日子又不宽裕,儿女还有儿女的难处,他们注定处于尴尬的生活境地。
就在国庆节前夕,北塘村养老院举行了入住开院仪式。
县里民政局局长,还有镇上的蔺书记等领导出席,他们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北塘村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随后,村里70周岁以上的18位老人,第一批搬进了养老院,从此,他们便会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晚年生活。
当然,这18位老人中,也包括常冒坏水的刘国峰。
刘国峰离开他那个烂房子,住进了宽敞舒适的养老院,他觉得自己在做梦。
唉!真没想到,行将就木的年纪,还能享上这样的清福!
2005年的最后一天,好消息再次传来。
国家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方面建设。
这让2004年,赵木生曾经提出的新农村改造建设成为了可能。
现在,一切都在向好的路上,2006年,北塘还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第226章、项目顺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