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1章、项目推进[2/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谢谢!”。
      这次,赵木生光荣地加入组织,让他的眼睛更加明亮,他坚信多朝着光亮的地方走,就不会被脚下的阴影所困扰。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现在,时间已经过了清明节,天气彻底转暖,北塘村小学重建工程正式开工了。
      此前,赵木生已经把这一百来个小学生,安排在温泉度假村的会议室上课。
      夏季是温泉度假村的淡季,这些会议室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临时学习场所。
      村小学的八间破旧平房被拆掉,不到半个月工夫,在原址上,一个新的楼地基已经完成,在李显贵的前后张罗下,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按照赵木生的设计,争取在孩子们暑假开学的时候,能够搬进这崭新的教室。
      盖小学采用的招投标方式,是县里一家建筑公司中标负责施工。
      赵木生只是派出了质量监督员,让李显贵督促施工进度,这样比自己组织施工要省事不少。
      在动工之初,上级没有给拨付一分钱,木生跑过两趟,上面说“今年的财政紧张,过一阵子再说。”。
      可是工期又不能等,木生没办法,先从村里账户上列支了首期工程款。
      北塘村养老院工程,也在推进中,现在进行的是内外装修和管网铺设。
      从温泉城的温泉井,开挖了一条深两米的管道沟,一直通向了养老院。
      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在管道沟里面铺设热水管道,管道的外面,还包裹了一层保温棉。
      这个节气,天气不冷不热,雨水没有那么多,正是建筑施工的好时候,这两个项目都在迅速推进之中。
      北塘村的老人们,都在热切盼望着养老院早日落成。
      他们不是跑到现场去看进展,就是到刘慧敏家里找两个老头闲聊,想探听到一些新的消息。
      特别是东墙根的积极分子,年近八旬的刘国峰,他是最积极的。
      前些年,作为刘广发的老叔,刘国峰倚老卖老,虽没有他大哥“刘杠头”杠,可是也是怼人无数,特别是和赵木生作对多年。
      用北塘文化人的评价就是,刘国峰说话就像火药枪,满嘴大粪味,他的人缘不比他大哥“刘杠头”强,墙里倒墙外吧。
      如今,刘国峰年事已高,连去东墙根的力气也没有了。
      每天能够拄着拐杖,挪动到院子门外就不错了,他的两个女儿远嫁,儿子在外打工安了家,不怎么常回家。
      现在,刘国峰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连基本的吃喝生活都成了问题。
      刘国峰当年东跑西探,八卦扯淡的时代已经过去,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度过余生的问题了。
      在全村的老人中,现在刘国峰是最凄惨的一个,自然,他就成了最盼着养老院早点建成的人了。
      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他已经拄着拐杖,慢慢挪动半天,去刘慧敏家打问了三回了。
      有文化、有修养的王校长,给了他一阵子安慰,说:“回去等着吧,估摸着秋天一准能搬进去了,今年冬天就能享上福,不用再挨冻了。”。
      对此,刘国峰也是感激涕零,他想对王校长说说过去自己的不是,可王校长没有给他检讨的机会。
      人啊!平时还是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成为照亮别人的人,不是更好吗!
      像刘国峰这种人,到了这把年纪,才领悟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似乎有些为时已晚的感觉。
      就是能住进养老院里,想想给赵木生使过的坏,下过的绊子,心里也不安生啊!

第221章、项目推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