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值得我们学习,可是我们村里没有能人来干这事啊,大部分人都跑外地打工去了,村里都是妇女和孩子。”老商有畏难情绪。
“这样吧!远亲不如近邻,让赵木生帮助你们村一下,实在不行把你们村的土地租给北塘村。”蔺书记直接拍板。
会上的讨论和发言都是原则性的,散会后,其他村干部都去小剧场看演出了。
作为组工干部出身的蔺书记,把木生和商书记留了下来,他想做一个最好的对接。
“老商啊,我把你和木生留下来,就是想做个撮合人,让你俩谈一谈,看看能不能来个合作。”蔺书记的牵线很具有目的性。
“老商,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两村紧挨着,看看能不能咱合作一把?”木生先开了口。
“老弟,我知道你是个能人,也知道你的能量,我特别愿意和你合作,这么办吧,我回去后,村里也召开个班子会,如果大家没有异议,我们就做工作,把全村的土地都租给你们村,我们坐收地租,这样也省心。”商书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蔺书记最清楚三屋村的班子状况,他们搞内斗都是高手,抓工作狗屁不是,啥都干不了。
这次,如果赵木生能够接管三屋村的土地,也算是给三屋的村干部解套了,村民可以不耕作,拿到过去两倍的收入,这是一个双赢的好事。
这些村干部,体验了北塘村的温泉娱乐项目后,也算是开阔了眼界,身边的先进典型,都是他们学习不来的。
这次现场会之后,北塘村村主任赵木生,立马成了全县的明星村主任,被各个村的干部传的神乎其神。
木生倒是不太注重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他的心思依然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上。
要知道,赵木生是人,他不是一个神,他也有喜怒哀乐,更有七情六欲。
无非是,他时刻站在了群众的利益之上,他没有任何私心,没有贪占集体的私欲罢了。
更何况,人家赵木生根本就不缺钱,他没有占集体一分钱的想法。
尽管东墙根的几个老家伙散伙了,可这根本不耽误他们背地里议论。
他们时常说起的就是“这干部必须让有能力的人来干,让腰包鼓的人干,没有贪占的私欲,无欲则刚,无私无弊就能干好工作。”。
这次现场观摩会之后,三屋村也召开了几次班子会,进行了系列反复的讨论的斗争。
最后,三屋村的两委班子也没有拿出一个像样的方案,还处于最原始的理念束缚之下。
更没有一个像样的带头人,也没有项目启动资金,现在的5万元外欠账,还没有着落。
乱呛呛的讨论后,惹怒了老商,他站起来发了脾气。
“自己干,干不了,外包给北塘村,你们又觉得没面子,究竟咋办,继续受穷吗?欠那几万块钱都还不上,账肚子上门就他妈得蒙圈,没尿了。”。
会场上一片沉默,几乎掉地上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依我看,每天开始,咱村干部先带头,和北塘村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然后再做亲戚朋友的工作,干脆把咱村土地租给北塘得了。”。
商书记急眼了,他早就盘算过,种大玉米梆子,刨除去化肥种子和农药,也就剩下400多块钱,人家赵木生给出的租赁价格是800元\/亩。
这可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价格,啥不用干,旱涝保收的800块钱。
人都有从众心理,三屋村的村干部带头签协议,马上拿到了一年的土地租金。
其他人一看,村干部带了头,就在5天之内,三屋村的土地全部都租赁给了北塘村。
这就是最早的土地流转,赵木生这个举措促进了三屋村农民增收,还解决了本村村民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当时,在全县整村承包土地,也可以说是个最大的创举。
这用刘广发的话说“赵木生根本就不是村干部,是个慈善家啊,如果出现天灾,北塘村将承受着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
赵木生拍板干了,刘广发也无力回天,一切就信天由命吧!
第204章、土地流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