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4章、村庄规划[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晚生接了大哥的电话,他就和妻子卢嘉丽说明了情况。
      别说,卢嘉丽还真办事,她立马找到了她的亲戚,把晚生的请求说给了他。
      对方给晚生找了一个姓蒋的设计师,这位设计师是清华大学教授,他带着两名研究生,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
      木生让赵艳国安排车,把三人小组送回了北塘村里。
      蒋教授是专门从事产业规划设计的,经常给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以及一些市县做产业设计。
      接到设计委托后,蒋教授笑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给一个村庄做产业设计,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大家都是圈内人,人家卢嘉丽父亲又是高官。
      因此,蒋教授没有推辞,欣然前往。
      他也想用这次设计,来填补一下自己产业设计的空白。
      木生买了一只羊,宰杀后炖了羊肉,做了羊汤,盛情招待了蒋教授一行。
      “蒋教授,这次可辛苦您了,我敬您一杯,表达一下我的谢意!”木生端杯敬酒致谢。
      “赵主任,不客气啦,这个活很有意思,我们一定会用心设计,把咱村给设计成新农村的样板。”蒋教授客气地回应。
      随后的几天,设计小组的三人,走山入户,勘查地形,征求意见和建议,开始工作。
      好家伙,设计小组一下子激发了村民的兴趣。
      整个北塘村茶余饭后,工闲之余,都在讨论村里的产业发展,都在积极设想发展蓝图。
      当然,人们的想法还是千差万别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这与个人的理解和认知有关系。
      尽管人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可热爱家乡的心都是一致的。
      有人说出的一些貌似不着边际的玩笑话,在本村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在这种大氛围中,人们在嬉笑怒骂中,极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比如:村里五组半山腰的十几户人家,他们想的是早日搬下山,住上好房子。
      而在设计小组的眼里,半山腰这些人家的房子,却是百年老宅,很有特色,坚决不能拆除。
      甚至,有个别爱看电影的人,说出了在这里拍老电影的玩笑话。
      也是,人家冉庄拍出了《地道战》,可冉庄有真实历史的。
      你北塘村的十几间老破石头房子,没有任何历史,就想拍电影,这不是笑话嘛!
      赵福贵说:“干脆把靠河边的地都挖成养鱼池,养鱼这营生最赚钱”。
      再赚钱,你还能有人家江南水乡,河塘里面的鱼好吃啊!
      “老赵,反正你家的鱼,我是一口都不吃,你家的鱼吃了那么多大粪,鱼肉都是臭的……。”。
      一连折腾了好几天,设计小组的三个人返回了北京,他们已经把整个北塘村的情况摸清。
      剩下的就是几个人开动脑筋,研究设计方案了,这是需要时间的。
      再说刘广发的状况,他就是口头上支持。
      设计小组来的时候,他也照面,陪着吃喝,说上一些感谢话。
      而作为多年的村干部,他几乎没有啥建树,说不出任何关于北塘村发展的见解来。
      在他的内心深处,是这样认为的,我费劲落实镇党委的意见,把这个能人赵木生选成了村主任。
      我刘广发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既然你木生是能人,那就得有点能人的样子,我就表态声援和支持。
      其他的事,就是你赵木生的事情了。
      反正赵木生干出成绩来,我刘广发

第164章、村庄规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