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5章、窑场颓势[2/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听明白了。”
      “你在推销砖瓦的时候,有没有给粮库的一把手王大伟送过钱财?啥时候送的?送了多少?请你据实回答。”办案人员开始问话。
      陆永军心里一怔,心想我猜的很对,这事我可不能说啊,他皱了一下眉,然后说:“我不认识王大伟,就认识办公室张主任啊。”。
      “陆永军,注意你的态度,你要老实交代问题,我们已经有证据了,你是不是给王大伟送过两次钱?我们无非想再次印证一下。”。
      陆永军开始沉默,他清楚如果说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对于创业初期的农民,他们没有太多的人脉关系,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给管事的人送点礼,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是时代的特殊产物。
      “看来,你似乎是忘了,我再提示一下你,你送过两次,一次是500元,另一次是1000元。对不对?”办案人员继续逼问。
      此刻,陆永军心里暗自后悔,上次与张主任喝酒喝多了,酒后和他说的确实有点太多了。
      他的内心深处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心依然选择沉默。
      “那你知道王大伟家在哪里住吗?”办案人员突然改变了话题。
      正在高度紧张的陆永军,被人突然这样一问,竟然做出了回复:“他家在北十字街往东,大概40米左右吧,黑色大铁门。”。
      “这不挺好吗!看来你知道的还真不少啊!”。
      陆永军说完后,已经发现失言,可是话已出口,怎么也收不回来了,他知道自己的回答意味着啥。
      “不认识王大伟,你怎么知道他家在哪里住呢!看来,你一直在撒谎啊,如果这样的话,你肯定走不了,我们要严肃处理你的,明白吗?”办案人步步紧逼。
      “同志,我就给王大伟拿过500块钱,是他父亲过生日那天,我去祝寿,掏的贺礼,没再给他拿过别的钱财了。”陆永军脑瓜反应很快,他只说了500块钱,而且给冠上贺礼的名义。
      后来,办案人员多次逼问,陆永军就是矢口否认,也就只好让他看了笔录,签了名字了事。
      陆永军回到了北塘村窑场,刘万山的窑场生产,还有家里楼房的装修继续,仿佛这场风波已经过去了。
      前几天,有村里人,以各种借口到窑上走动,刘万山心里清楚“这帮龟孙,都是来看陆永军到底回来了没,目的是印证。”。
      干脆,刘万山打发陆永军前街,后胡同地走了几大圈圈,他妈的,让他们看看,我姑爷完好无损地回来了,等着看我刘万山的笑话,下辈子吧!
      村里东墙根那几个老头,还有一些人,看见陆永军回来了,自然是有些失望,在他们的心中,认为给小狐狸的姑爷判上三年五载,这样才解恨。
      可现实,让他们再次失望了!
      事实上,这场风波的影响已经开始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刘万山窑场买砖瓦的几个大客户,都以各种理由,停止了采购刘万山的砖瓦。
      走的很绝决,而且理由都是那么的冠冕堂皇,也很充分。
      镇上的人,已经在传说,北塘窑场给粮库领导送点礼,硬是给人家告了,粮库一把手王大伟被处分、免职,办公室张主任也挨了处理。
      最后,这个屎盆子还是扣在了刘万山的头上,凭过去刘万山的人品,这样的事情他是能干得出来的。
      事实上,粮库办公室主任与一把手产生矛盾,张主任以“自杀式”实名举报了王大伟,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把这个账债算到了刘万山头上。
      人的名树的影,此消息一经传播,原来与刘万山砖窑有过接触的人,都想极力撇清关系,主动断绝与他的来往。
      刘万山砖窑过去车水马龙的场面不再,偶尔有一些个人家修房盖屋的,到窑上买点砖瓦,窑场上,开始堆积起大量的成品砖瓦。
      刘万山一筹莫展,有心打发陆永军再出去跑跑客户,可他话到嘴边,又咽回肚子里。
      唉!实在没法开口啊!这可怎么办?

第135章、窑场颓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