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几位同志找他问点事,您受累叫他过来一下呗?”。刘广发继续解释道。
“永军,你先别干了,有人找你,过来一下吧。”。老蔫开始喊陆永军。
陆永军走过来,放下了手里的工具,说:“有啥事?你们是哪里的?”。
“哦,我们是县里纪委的,想找你了解一下粮库买砖的情况。”带头的一个中年人,直接说出了目的。
“老赵,您受累给我们找个地方谈事吧,这外面说话不方便。”随后,他看了一眼刘广发,接着转向老蔫说。
“哦,那就到我的看守房吧,我这屋里可有点乱啊!”老蔫提出让他们去果园的看守房。
这几个人在老蔫的引领下,走进了果园看守房,老蔫给他们找了桌子,倒上了水,便和刘广发一起退出里屋,坐在门外台阶上等待。
“陆永军,我们是县纪检委的,有些情况需要和你聊一下,请你如实回答,你要对你的回答负责,听明白了吗?”来人坐下来,开始问话。
“好的,您问吧,啥事情?”
“你认识镇粮库的人吗?他们是在你的窑场买砖瓦吗?请你谈谈你们来往的经过。”。来人直接进入正题。
陆永军一听这话,心里立马紧张起来,他心想“这肯定是出事了,我得少说。”。
沉默了两分钟后,陆永军说:“我认识他们管采购的一个人姓张的主任,和他一起吃过饭。”。
“吃饭都正常嘛,不吃饭怎么能认识呢!请请客,送点小礼,都不是啥大事。”旁边一个做记录的人说。
那个带头的问:“你给他送过礼吗?送的啥东西呢?”。
陆永军想了想说:“就是买了点烟和酒,别的没有啥!”。
旁边人接茬问:“不对吧,张主任说你给他送过1000块钱呢,是不是你给忘了呢?”。
作为陆永军,他并不懂太多的规矩和政策,听人一说,他便不加思索地说:“是啊,有这么回事,当时张主任说孩子上学,家里经济紧张,我就给他拿了1000块钱。”。
又问了一些其他无关紧要的事,记录的人整理好笔录,交给陆永军,让他阅读后,签上了名字。
本来以为,几个人的调查到此为止了。
最后,那个头头打了两个电话,转身对刘广发说:“刘书记,你受累告诉他家里一声,这陆永军还得跟我们去趟县里,还有事需要问他。”。
弄得刘广发和老蔫俩人都一头雾水,一个受苦累干活的农民,有什么可问的,又没犯法。
刘广发告诉刘万山说“陆永军被带走问话了,啥时候回来,不一定呢!”
刘万山急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还以为陆永军帮老蔫干活,老蔫管他饭,喝上酒了呢。
没想到,姑爷子被带走了,姑娘刘桂香哭得鼻涕眼泪的,让他爹快想办法,把丈夫弄回来。
当天晚上,陆永军被人带走调查的消息,便传遍了北塘村。
在农民朴素的认知里,他们认为这肯定不是啥好事,恐怕是陆永军犯法了。
刘万山的姑爷被带走,自然会掀起轩然大波。人们怀着各自心情和看法,私下议论着、猜测着,幸灾乐祸者居多,同情者少数。
哼!看这几年,把个小狐狸?N瑟的,美得都找不到北了,这回出事了吧,他赚大钱了,把姑爷搭进去了,活该!
向来与刘万山不睦的杨半仙,这次又开始编排神话“我就说小狐狸没那么大的福气嘛,前阵子,夜里有几只夜猫子,总在窑场上叫,这些都是不祥之兆啊!该着小狐狸倒霉,走背字了!”。
刘万山一直处在赚钱和盖楼喜悦漩涡中的。
此刻,他怎么也反应不过来,这打击仿若晴天霹雳,让他猝不及防,现在,他手足无措,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处于为难中的人,总会想起亲戚和朋友,刘万山前些年被骗,因为借钱的事,和许多亲戚都处得很生分,这几年几乎断绝了来往。
年轻时,刘万山干坏事太多,几乎没有啥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此刻,他只能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赵广田,广田家的孩子都有出息,他只能去求助于他了。
刘万山到底得到老蔫的帮助了没?陆永军能否顺利回家?请看下一章!
第134章、又起波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