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1章、发现尸体[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盼望着,盼望着,秋收的时刻到来了。
      秋意浓郁,薄雾轻纱似的笼罩着大地,大自然最公平,它在秋天里必会给辛勤劳作的人们最好的馈赠。
      放眼望去,北塘村广阔的田野里,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热闹的秋收景象。
      秋收的人们劳作着,谈笑着,一拨一拨的农人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收割着...乡间的小路上混合着各种欢乐的吟唱,跳跃的音符满载着收获的喜悦。
      各家各户的院子里,房顶上,打谷场上都堆满了粮食,特别是制种玉米,长得籽粒饱满,颜色金黄。
      种子公司的收购点,早就准备好了,早些脱粒的农户,把玉米种子运到收购点,过完磅秤后,收购人员摁着计算器,滴滴一阵子计算,给出收购款数额。
      我的天啊,这玉米种子可是金贵,居然能卖上好价钱,这一年的辛苦不白费。
      有了人们的传说,种子玉米价格好,开始奔走相告,人们脱粒的积极性高涨,大家都急着把劳动成果变现。
      这时,刘万山的窑厂繁忙,他花钱雇佣别人,把自家的庄稼收回家里,放在场院后,就一直没时间去处理。
      不过,刘万山脑瓜子就是灵光,他找到收购点,谈了一下,把未脱粒的玉米卖了。
      据收购点上的人说,这些整根玉米有特殊的用途,刘万山就是鬼精明。
      另外,刘万山和赵广田来往频繁,二人在发家致富上,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点,谈的很投机。
      哎呀呀,这对过去的老冤家,现在变成了好朋友。
      社会在变,生活在变,人也在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谢永明回到矿上,因为王汉武和陶桂芝的失踪案,他一直十分郁闷,每天待在矿上,偶尔请王大军喝顿酒,一直等着派出所的案件侦查消息。
      没事的时候,谢永明就到停工的金矿去溜达散心。
      这一日,他忽然心血来潮,让人给他准备了矿灯,他带着两个人钻进了过去的老矿洞里。
      黑漆漆的矿洞里,阴冷潮湿,谢永明走在前面,他用矿灯照射着矿洞的侧壁,边走边看。
      在走到中段的时候,他发现矿洞侧壁上,有一线反光的地方。
      谢永明停了下来,用手里的刨锛,在上面刨挖了起来,刨挖了一阵子后,他有了重大发现,原来这个侧壁上有一条不太明显的金矿线。
      他对同来的工人说:“你马上回去找几个人,带上工具过来。”。
      等这几个人来了以后,谢永明命令工人沿着这个线,动用手里的工具,开始刨挖。
      是啊,谢永明太渴望这金矿有出品了,自打承包以后,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还一点金矿石没有挖到呢。
      也许是过去的时候,大家都心焦气躁,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探索,过分地迷信那些所谓的专家,所以就没有发现。
      谢永明站在工人的身后,用手里的矿灯照射着这一线希望。
      大概挖了半尺多深的时候,一个工人突然叫了起来,说:“老板快看,这里好像有东西!”。
      谢永明忙慌喊:“停,快停下!”
      等大家把矿灯集中照射在工人发现的地方,一条宽宽的金矿脉露了出来。
      把谢永明激动得心砰砰直跳,他立刻凑到了最前面,用眼睛仔细地看了又看。
      我的天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惊喜,谢永明知道,这对于他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财富,也颠覆了人们所说的“北塘村金矿已经被日本人采光了!”的说法。
      这很可能是刘振广之类的中国人,在开采的时候,刻意隐藏的支脉矿线。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谢永明带着工人们回到了驻地,他组织有关负责人,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矿上出现案件,各种不顺利的情况下,意外发现金矿的矿脉,这可是一针强心剂,让整个矿上的人都兴奋过了起来。
      第二天,谢永明调拨出5个工人,来到金矿的矿洞,开始挖掘这条新发现的矿脉。
      他又找人购买电缆线,专门给这条老矿洞,架设了供电线路。
   

第121章、发现尸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