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六章、喜挖温泉[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九九二年的初冬时节,庄稼人都已经进入了冬闲模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冬天是享受的日子,再也不用出去混那点不值钱的工分了。
      北方的大地,随着冬天的来临,已开始进入渐冻状态,人们纷纷棉衣加身,把去冬的棉窗帘挂上,用各种方法封堵窗户的漏风处,做好了过冬的一切准备。
      经过这些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没有了“大包干”之初的各种说法和顾虑,大家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发家致富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有的趁着冬闲,外出捣鼓点小买卖,有的手艺人,在家做点手工艺品,凡是思想活跃,脑瓜活泛的,都不至于受穷挨饿,绝大多数人家的日子都有起色,那个吃不饱肚皮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该外出的外出了,家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大都是围着孩子上学转,做饭、送学,接回家啥的。
      不过,每年冬天里寂静的果园里,正呈现出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一幅景象。
      毫无疑问,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打井,在北塘村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自然村里的男女老少也会赏脸,凑过来看看这个热闹。
      李大林打井队的“磕头机”不停地上下动作,哐当、咣当,一寸一寸地深入地层,随着井的掘进,井口处冒出微微的热气。
      有的人说是打出来了热水,也有人说是“磕头机”砸井撞击出的热,更有人说“这么砸,早把热水给吓跑了!”。
      只有老蔫叼着烟袋锅,蹲在一旁,默不作声,他一直处于期盼和害怕失败的漩涡中,虽然晚生对象是地质大学的高材生,也经过了科学小组的勘测,老蔫也相信科学,可是万一打不出热水呢!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请打井队花了不少钱,合同说是按着深度收钱啊,这一切都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了老蔫的胸口上。
      刘万山眼角糊着眼屎,嘴里叼着他那碎了烟嘴的破烟袋锅,披着他那件老破棉袄,也站在远处看热闹,他的心情一直是矛盾复杂的,就仿佛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来是啥滋味。
      前几天,刘万山去派出所打听案件进展,刘警官十分客气,并且告诉他“我广田大叔,也催促过我了,说您家里十分不容易,让我们尽快帮您追回被骗的钱财哩!”。
      这样的说法,倒是出乎刘万山的预料,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多次使坏,作对的老对手,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高风亮节,背地里一直在帮他说好话。
      可是,看着眼前的打井工地,人家老蔫十有八九要获得成功,这个温泉的价值,他心里是清楚的,这原本是属于他的。
      老蔫见刘万山蹲在远处看热闹,就迈步走了过去,说:“老刘,今天怎么有空来看热闹了?”。
      刘万山站起来说:“听说你打井,我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你啥忙,我一看啊,现在都是机械设备了,根本就不用人干活喽!”,刘万山的说话方式发生了变化,一改过去他那个难揍风格,似乎让人听了还有些温暖呢!
      老蔫一听他这么说,就笑了,说:“是啊,是啊!现在可先进多了,只要你肯掏钱,其他的事就是包工队的事了。
      刘万山往前凑了凑,掏出一盒锡纸烟,递给老蔫一根,他自己也点着一根,叹着气说:”哎,这几年,我感觉老了,身体也不中用了,你看你,三个小子都那么有出息,我这一个小子,都三十好几了,还没有娶个媳妇,我这着急啊!”。
      老蔫也陪着刘万山叹了气,然后说:“是啊,确实是老大不小的了,你不能老让他在家种那几亩地了,应该让他出去打工闯一闯,你看咱村有好几个在外打工领回媳妇的了。”。
      听老蔫说这些话,刘万山眼泪含眼圈地说:“不瞒你说,我这两年就撵着他出去打工,他就是不去,说什么想家,这个破家,有啥好想的呢,儿大不由爷啊!”。
      老蔫说:“等过年,木生回来,我让他给刘文里安排个营生,他工地上人多,天南地

第八十六章、喜挖温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