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秋智大病一场,现在总算康复得差不多了,危难之中最见人心,他越来越觉得女儿找对了人,秋生这小伙子确实不错。
为此,他再次催促女儿结婚,他给女儿选定阴历六月十六日结婚。
秋生给老家打了电话,老蔫听说儿子要结婚,自是十分高兴,马上赶到了北京,见了老亲家鲁秋智。
“亲家啊,你这身体恢复了,我特别高兴,我这次来呢,一是看看你,二是商量一下秋生和晓雅结婚的事,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哩?”老蔫十分高兴,客气地对鲁秋智说。
鲁秋智点点头,拿起笔来,在白纸上写下“来我这里办,一起办,热闹。”。
老蔫心想,本来是儿子娶媳妇,在老丈人家办婚礼,不太合适,可转念一想,在那里办无所谓了,反正是我儿子娶媳妇,随后就笑呵呵地说:“好啊!那就在你这办,你这可就得多操心受累喽。”。
接下来,两家人坐下来一起商量了婚礼的细节问题,老蔫就是入乡随俗了,他一直表示“就听你们的,我拿点钱吧……。”。
虽然两家的差距有点大,但是好在两家人性格都好,鲁秋智媳妇也说:“俩孩子都乐意,我们家没那么多事,也没有过多的讲究,一个姑爷半拉儿,秋生在我们这里时候多,我们多张罗点,是应该的。”。
结婚前的男女,是忙碌和幸福的,此时的鲁晓雅沉浸在幸福的漩涡中,她经常回忆起与秋生的相识,更感谢上苍赐给了她秋生,她和秋生一道,把新房装扮得喜庆而温馨。
婚姻使人类繁衍,有的婚姻是成功的,有的婚姻是失败的,不管怎么样,失败的婚姻原因多样,千差万别,而幸福的婚姻几乎都相似,男女的包容,家庭的关爱,使得婚姻更稳固和美好。
阴历六月十五,木生雇了一辆面包车,拉着老家的近亲属,当然这里没有秋生的姑姑,北京有“姑不娶姨不送”的讲究,赶到了通县鲁秋智家,晚生正好放暑假,他带着女朋友刘文丽,也来参加二哥的婚礼。
秋生一一介绍了老家的亲戚们,鲁晓雅十分随和,分别给亲戚问好,这些山里的亲戚们,有的第一次来到城市里,见到啥都感觉新鲜,另外,大家共同羡慕秋生好福气,娶了这么通情达理的好媳妇。
按照事先的商议,鲁晓雅也住在了县上的宾馆里,第二天秋生来宾馆接新娘,转上一圈后,回到家里的新房。
六月十六清晨,鲁晓雅坐在化妆台前,化妆师已经开始操作,她要把眼前这个姑娘装扮成最美的新娘,挽青丝,双环结,百合鬓边巧装点,白婚纱,如飘烟,红颜新妆比花艳。
现在,赵秋生也穿了一身西装,皮鞋擦得锃亮,胸前戴着一朵红花,下面布条上写“新郎”二字,手里拿着一把鲜花,这一身打扮,秋生显得十分精神。
鲁家找了七辆红色桑塔纳轿车,接新娘的是一台奔驰轿车,秋生跳上接亲车,八辆车组成的车队赶奔宾馆。
鲁晓雅吃过宽心面,秋生接上新娘上了车,车队在县城绕了一圈,回到了鲁秋智家,秋生背着晓雅下车,鲁晓雅过火盆、洗脸、坐福,在婚礼司仪的操持下,走完了程序。
这时,举办结婚典礼的饭店里,已经是十分热闹了。大厅里几十张桌子,排列整齐,桌子上都铺着雪白的桌布,上面摆着花生、瓜子、糖果和烟卷,已经到了的宾客,各自寻找老熟人,围着桌子嗑瓜子、抽烟、喝茶水,或凑在一起唠嗑。
老蔫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翠花也穿了一身新衣裳,二人都穿着新鞋子,胸前戴着红花站,同鲁秋智两口子一起站在饭店大门口,脸上堆着笑容,迎接各路宾朋,不断点头欢迎和感谢宾朋来参加婚礼。
饭店的院子里停了许多小轿车、摩托车,各路宾朋还在不断赶来,纷纷涌向结婚典礼大厅,大家都赶着为二位新人送上祝福。
因为,鲁秋智为人仗义,出于行业优势,他结交的朋友五行八作,有生意人、官员、普通市民,也有许多远近亲属。
这些人的突然涌入,一度造成写礼台拥挤,大家都排着队随份子。
木生在北京多年,了解北京的一些讲究,他早已嘱咐过父母
第八十三章、秋生完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