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木生结识了张文浩,他就感觉张文浩有别于其他人。
虽然都来自农村,张文浩军人出身,他的思想觉悟很高,为人民服务意识也强。
在学习和认知方面,张文浩与时下的年轻人大不一样,他自费定了三份报刊,其中的《演讲与口才》《参考消息》都是当下最流行的报刊。
木生喜欢听张文浩讲国家大事,讲人生,谈奋斗。
受张文浩的熏陶,木生也把这些报刊借过来,工闲的时候,仔细地阅读,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他开始关心起国家大事来。
“老弟,我发现你这个人文化不高,但是学习能力很强,人这一生要想做出点事业来,就得多学习,多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啥。”张文浩有些感慨地对木生说。
“张哥,我特喜欢听你讲国家大事,从你的话语里,我能学到不少道理呢!”木生已经不再是那个小木匠的认知水平了,他带着谢意对张文浩说。
张文浩继续对木生说:“木生,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米粮。凭你的手艺,你可以不愁饭吃。可人如果仅满足于自己吃饱肚皮,那格局就小了,人这一生终归要做出一番事业的。”。
格局!格局是什么?木生第一次听说“格局”这个词,朦胧中,他的理解还不是十分透彻。
木生红着脸,问:“张哥,啥是格局呢?”
“格局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比如你站在山尖上,看到的世界,与你在村口看到的世界肯定不一样吧?”张文浩立马给木生举了一个例子。
接下来,木生打工的日子还在继续,每天都是甩开膀子干活、流汗,工闲就读书看报,与张文浩唠嗑,他对世界的认知在变化,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虽然,木生不能改变生活的现状,但是他从改变自身上开始下功夫。
良禽择木而栖,张文浩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木生,他时常想起张文浩给他举过的关于“格局”的例子。
他暗下决心要去努力,他明白改变不了他是农民儿子的出身,但是他想有所突破,要做出一次超越。
五月份,社会上有些混乱,正是工地上干活赶工期的好时节,可工地上也人心惶惶,有些不太稳定,部分农民工选择回乡。
总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抢出工期,留住工人,总决定启动内部承包机制。
张文浩获悉了内部搞承包的消息,他再次找到了木生。“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咱俩合伙包工程吧,我愿意和你搭伙,你踏实肯干,没有那些弯弯绕。”
“大哥,要是干完了活不给钱怎么办啊,咱可是外乡人啊,可不能坑这些穷哥们啊。”木生有了上次的教训,还是不放心,他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没关系的,咱先少包点,积累点经验之后,咱再大包,这里管事的一个副经理是我家亲戚,听他说这个建筑公司很有实力,不会赖账不给的。”张文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把张大鹏也拉入伙,由张文浩负责去找工地谈木工活的承包,张大鹏和木生组织人手,启动资金三个人共同想办法。
大概一星期左右,张文浩通过亲属关系,已经谈妥了三栋楼的木工承包合同,木生也招呼了一帮工友,准备加入承包队伍。
可是,工地要的保障金让他们犯了难,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正在为钱发愁的时候,木生老家传来好消息,木生被骗的案子追赃有进展,两个骗子为了获得减刑,家属在外边东挪西借,把木生被骗的三万三千块钱归还了。
木生认准张文浩不是凡人,他对张文浩十分钦佩,也放心他的人品,因此把三万块钱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张文浩。
再加上张大鹏凑得钱,张文浩也凑了点,通过张文浩的运作,又少交了点,总算把活包下来了。
人常言
第五十二章、承包工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