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便在王治天的关照下,找到了一个建筑工地的活。
因为王治天与工地有密切业务往来,他同工地负责人非常熟络,所以工地上对木生也显得格外关照。
来到繁忙热闹的工地,木生年轻人的激情再次被点燃。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妻子活的有尊严,他不怕受累,更不惜流汗。
在眼前的工地上,木生看着这群一样受苦受累的穷哥们,他并不感到自卑,只觉得与这环境很搭配。
工地负责人满脸笑容,冲木生笑着说:“既然是王治天介绍过来的,那咱就不是外人了,听说你有木匠手艺,都会干啥活计呢?”
“大哥,我从小就在家和我爹学木匠,农村的木匠活基本都会干。”木生立马回答道。
负责人沉吟片刻,随后说:\"哦,咱们工地的木匠活简单,可没有你打家具那么复杂,那我就把你安排到木工组吧。”
“谢谢!大哥您说了算,木工活我都能干。”木生客气地表了态。
随后,负责人把木生带到了木工组,交代给木工组赵组长,他迈步离开,做自己的事去了。
“我也姓赵,以后你就叫我赵哥吧。我领你先安排住处吧。看你这细皮嫩肉的,能干的了这受累的活计吗?”赵组长带着疑问,边自我介绍边说道。
“赵哥,没事,我不怕受累!我也是农村人,苦出身,从小就和俺爹外出干木匠活,那活计不比这儿轻快多少!”木生向赵组长解释着,信誓旦旦地表示他能干好。
赵组长领着木生来到了工棚,工棚就在工地西侧的空地上,是一排简易房。
等进到里面,仔细一看根本没有床,只有用脚手架或者木板子搭的大通铺,乱七八糟地摆着花花绿绿的行李卷。
干活的斧子、锯子等家什摆放的十分凌乱,正中央摆着木板子钉的一个大桌子,地上还有许多的脸盆、安全帽等,把边的地方还隔断出几个小房间。
一群工友拿着各种各样的餐具,往嘴里扒拉着饭,饭菜不怎么好,可这些干体力活的人,吃起饭来都是狼吞虎咽。
木生随便找了个空铺,把行李放下。
赵组长吵吵八喊地说:“大家注意了,这个是新来的工友,姓赵,他是我兄弟,今后大伙关照着点啊,赵老弟,赶紧去伙房吃饭吧。人慢慢就熟悉了。”。
木生朝吃饭的工友们点点头,便跟着赵组长来到了伙房,伙房更简易,就是临时搭建的一个棚子,只具备基本的做饭工具。
饭菜以吃饱肚子为标准,根本没得选择,他打了一碗白菜汤和两个馒头,匆匆填饱肚子,回到工棚歇息去了。
午后,赵组长安排木生支盒子板,这对于木匠出身的他是没有任何难度的,第一天就轻松上手,进入了状态。
晚饭后,工友们都各自活动去了,有逛大街欣赏城市美女的;有哥几个凑钱出去喝小酒的;还有去录像厅看录像的;只有两个岁数大点的工友躺在工棚睡觉。
木生初来乍到,没有熟人,待在工棚里无所事事,便动手搞起卫生来,他把工棚从里到外打扫了一遍,同时把里边的东西重新归置整齐,把快要折了的桌子腿,重新钉好。
无意间,他在那个破木桌子上,发现了一本小说,名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开始以为是写炼钢的书,随便翻看了几页,原来是写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
木生来到两位老工友床铺前,问:“大叔,这本书是谁的?”。
其中一位工友,睁开惺忪睡眼,说:“以前在工地干活的一个小年轻的书,他不干了,轮到走的时候,忘记拿走这书,爱看,你就看吧!”
第四十九章、打工岁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