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农村的娃极少能上到高中,考上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能考出一个中专生,就算是放卫星了。
老蔫是高小文化,但他在孩子教育方面却很重视,他不想让孩子们像他那样,做个小木匠,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
可家里三个儿子中,老大和老二不是上学那块料,怎么打骂都不灵,死活不愿意去上学。
只有老儿子晚生喜欢读书,学习还特别好,从来都是考全年级第一名。
这是老蔫最引以为豪的,他对晚生寄予厚望,等着他来光宗耀祖。
老蔫更明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懂得人这辈子不容易,要走许多泥泞的路。
只要让孩子多学知识,多长本领,才能心不慌,脚不乱,踏踏实实地走,走得更远。
所以,他努力给晚辈树立榜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特别是在晚生的教育问题上,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但是,即便如此,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家里提供的支持也是有限的。
因为,大人需要维持全家的生计,还要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家里即便是倾其所有,也只能维持基本的吃饱和穿暖。
老蔫家的条件不算差的,他给晚生提供的钱还是比较充裕的。
但是,他与老师的沟通十分有限,小学和初中几乎没去开过一次家长会,。
他自觉对晚生的关心不足,内心一直有着一种愧疚感。
前几天,晚生把电话打到了大队部,说学校要开家长会,让家长必须参加,还让他在大会上讲几句。
接了电话后,老蔫独自琢磨起来。
他认为这次家长会必须得去,否则晚生就要高三毕业了,以后恐怕再也没有开家长会的机会了。
也正好借这次开会的机会,去学校看看晚生,当面感谢一下老师。
晚生确实争气,或许多少遗传点他爹的聪明劲吧。
在县城一中高三全年级,逢考必是第一名。
今年,因为学习任务繁重,晚生回家的次数明显减少,老蔫十分惦记。
过去晚生上学的事,几乎都是翠花去联系和操办,家长会也是翠花去开。
晚生上了这么多年学,老蔫根本没有照过面,老师长得什么样,他是全然不知。
今年,晚生面临高考,他是必须出面看望一下,以示重视的。
忙过家里的活计,老蔫准备去开家长会,也顺便看看晚生。
他让翠花买了奶粉和麦乳精,做了点油炒面,一起装包里。
第二天清早,老蔫坐上去县城的班车,一路颠簸得他几乎散了架,120多里的路程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了地方。
老蔫急不可耐地逃下了班车,晕车的滋味让他实在难受,找了个旮旯地方一阵狂吐,总算舒服了些。
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很少进城的老蔫目不暇接,经过一路的打听,总算来到了县一中的门口。
学校管理的很严格,门卫听说是赵晚生的父亲,还是网开一面,立马放老蔫进了大门。
这个时期,在县一中里,谁都知道赵晚生的大名,他可是永远的第一名啊!
&nbs
第三十三章、开家长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