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她与他已经阴阳两隔,所有的美好憧憬都化作了泡影,她的心在滴血。
如果,不出这次事故,他(她)们本可以结婚、生子,一起过美好的生活,一起白头到老的。
追悼会上,武书记和公社领导都讲了话,总结了金志国短暂而又光荣的一生,赵队长追忆了金志国为队里做出的贡献。
同时,送上了上级拨付的抚恤金,还有颁发给金志国的优秀共青团员荣誉证书。
纸灰飘飞,哭声震天,花圈成群,人们胸前戴着小白花,抬着金志国的棺材,奔向了老金给儿子选好的墓地。
最后,金志国被埋葬在了北山二道洼一处平台,他永远地躺在了他热爱着的这片土地上。
为了金志国追认烈士的事,武支书跑了好几次县政府,补充了几次材料后,获得了县里的批准。
后几天,县里专门给制作了墓碑,运过来安放在了金志国的坟前。
金志国的猝然离世,给金家和刘家的打击太大了,金家整日以泪洗面,刘慧敏干脆住到了金家,每天陪着两位老人哭。
刘慧敏除了去小学上课,其他时间都生活在金家,她把自己当成了金家的女儿,她认为既然坐不了金家的儿媳妇,那就做个好闺女吧。
她每天嘘寒问暖地伺候这金家夫妇,刘慧敏的父母是学医的,都是文化人,对于女儿的做法十分认可。
在刘慧敏妈妈看来,女儿去金家伺候两位老人,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也省的她回到家里胡思乱想,思念金志国。
从此,刘慧敏在教学上更加积极努力,她认为金家和刘家亏欠乡亲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自她记事以来,每年都是乡亲们给她们送吃送喝,虽然这是一片贫苦的土地,但是最不缺少的就是热情和关爱。
乡亲们给了她们这种知青家庭非常多的关心和爱护,小时候慧敏和志国与村里小孩一起玩耍,有时候发生一起矛盾冲突,村里的老人总是给他俩争理。
每家每户做了好吃的,都是先叫他俩去家里品尝,走的时候还给带上一些。
在刘慧敏的努力下,多年来的期末考试,升学考试中,她所教的语文学科,总是在全公社的评比中占第一。
另外,刘慧敏组织的小小合唱队,在她的悉心培养和训练下,在全公社已小有名气,参加过许多次的汇报演出,参加比赛还拿过一等奖。
公社中心校授予刘慧敏优秀人民教师称号,并在武书记的力推之下,把刘慧敏送到了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
在上级下达民办教师可以考试转正时,武支书和赵队长天天鼓励刘慧敏,让她安心复习,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皇天不负有心人,刘慧敏最终考上了,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
拿到正式手续的时候,刘慧敏激动地热泪盈眶,她带着全部手续,还有写给金志国的一封信,来到了金志国的坟前。
“志国啊,志国,我来看看你,顺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考上正式教师了,我可以更放心的教乡亲们的孩子了。”刘慧敏坐在金志国的坟前,边哭边诉说着。
第二十七章、因公殉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