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
丘贺和张秋商量着,山本要做两天,也就是48小时的绝食谢罪仪式。
那17座坟墓,处在东山半坡的缓台处,虽然山不算高,但树高林密。
不排除有大型猛兽出现的可能,他们要为山本的安全做好保障。
张秋提出,在坟地的附近搭建一个小木屋,用来大家陪伴山本和记者跟踪采访用。
说干就干,张秋找了3个小伙子先往坟地去了。
张立新把昨天去乡里顺便买回来的,大捆的烧纸等祭品从张先家在院子外的柴草垛里拿出来,
张富军把穿戴整齐的老父亲扶了出来。
虽然上山的路太陡峭,老爷子还是坚持要亲眼看到日本人给那些枉死的人磕头谢罪。
“去吧爷爷,走不动我就背着你!”张秋说道。
“我力气大,咱俩可以换着背。”张立新自告奋勇地说。
今天全村人都没有去采山,各家的男人,都准备了一些祭品,跟在丘贺他们后面,往山上走。
两个记者从各个角度展开采访。
“爷爷,您给我们讲讲曾经亲眼见证的那段血泪往事吧!”
李记者声音低沉地把话筒递到了张老爷子的嘴边。
张老爷子声音颤抖地说:“17个人呐,都是让日本鬼子给祸害死的,那刺刀攮进去,再拔出来,肠子就流出来了,过去这么多年了,下晚黑睡不着的时候,他们死时的样子,就在我眼前。”
“张爷爷,那您对日本侵略者的后代到他们的坟前谢罪这件事怎么看?”
张老爷子仰望蓝天,长叹一声说道:“拿什么都偿还不了那些血债,但话又说回来,他们的后辈,能有这样的态度,我有生之年能看着,也就算死也瞑目了!”
......
除了谢罪的当事人,李记者主要的采访对象,当然是丘贺,他可是这次“谢罪”仪式的促成人。
侵华日军后代的谢罪,代表着历史是无法被抹去的。
丘贺说:“我们要回顾历史,铭记历史,日本人犯下的错误,要有明确的态度谢罪......我本人很欣赏山本的为人......也希望他的这次谢罪活动,能够唤起更多日本人的反思,能够给经过战乱之伤的长辈们一点安慰......”
进入山里,天有些阴,风更凉了。
坟地边上,张秋和几个小伙子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小木屋。
木屋是用圆木交叉建成,上面篷着塑料布。
里面的铺着木头,离地60公分。铺着草垫子。
山本按中国的习俗,腰上系着长条的白布。
他来到坟前,双膝跪地。
他的身后,这17位死难者的亲属后人,跪了一地。
张老爷子点着了纸钱,放声大哭。
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哭声一片。
山本也泪流满面,两位记者用镜头默默地记录着这一切。
两个小时后,祭拜的人们回去,坟前只剩下山本与丘贺还有张秋、张立新加上两个记者。
绝食谢罪,山本可不是说说而已,他来中国前,
第82章 坟前谢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