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5章 战前准备,曹昂的晚饭[1/2页]

三国:我曹昂乃大魏之主 三井很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刚蒙蒙亮,皖城东门缓缓打开,拉载着粮草的马车大队,从城内驶出,运往城外军营。
      “恶来,皖城西南有山,西北有河,乃天然屏障,敌军只能从东南进军。”
      出发前,曹昂在帅帐中和典韦商议驻军和进攻事宜。
      “你把五千人马驻扎在城南高山之上,修建工事,这里依山傍水,又在上游,敌军便断不了水源。”
      “若敌军攻城,你则率骑兵袭扰其后。”
      “若敌军攻山,我则率部出城与你夹击敌军。”
      “让敌军首尾不能相顾,此为掎角之势。”
      典韦点点头,道:“公子放心,末将定依计行事。”
      曹昂取出一个锦囊,道:“恶来,敌军首次攻城,拆开此袋,依计行事。”
      典韦接过锦囊,拱手一拜,阔步离去。
      军营之中,只剩阎象和刘晔。
      “公子,这掎角之势只能抵御一时,若孙策分兵据之,我们当如何是好?”
      掎角之势是一种防御性的战术,分出一部分兵力扼守要道,待敌人来犯时候从两方面夹攻敌人,运用得当甚至可以反攻敌人。
      但在兵力悬殊之下,掎角之势根本难以形成,反而会因为分兵,导致守城力量不足。
      曹昂道:“子扬言之有理。我军兵微。只能死守,掎角之势只能支撑数日。但只援军回防,我们便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阎象道:“公子,昨夜所议征粮一事。我与子扬商议,眼下向百姓征粮,唯恐引起城内大乱,而且据粮秣官估算,这城中百姓余粮并不多。”
      曹昂明白他的话里有话,道:“阎公之意,是要向当地士族借粮?”
      阎象点头道:“不错,庐江大半钱粮,都在当地士族手上,若我们没有他们支撑,只怕很难筹措到足够的粮食。”
      士族门阀的支持,在这一刻十分重要。
      何氏和陈氏,便是庐江最大的士族。
      刘晔道:“公子,我此前已与两大士族有过来往,他们并不看好刘勋,对于公子的到来,也持质疑的态度。”
      阎象冷笑道:“他们哪里是质疑公子,分明是不看好北方战事。”
      曹操若败,那么北方和中原将会落入袁绍之手,到时候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两大阵型。
      这些江南士族,自然会选择江东的孙策。
      “北方局面错综复杂,他们在观望,也是情有可原,不必把心思放在他们身上。”
      曹昂自信满满道:“用不了多久,他们会主动来投靠我们。”
      两人微微一怔,不明白曹昂话里的意思。
      “当地的名门大家呢?他们的立场很重要。”
      如果说士族是钱粮兵马的支柱,那么名门大家就是民心和舆论的风向标。
      阎象道:“我今晨已经送拜帖至乔家,但自始至终,乔家都在闭门谢客。”
      士族和名门都在观望,让曹昂大感头疼。
      “阎公,以我的名义,再送一次拜帖。一定要送到乔公的手里。”
      曹昂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天子使臣的身份,能敲开乔家的大门。
      忙碌一天后,曹昂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馆驿。
      袁芸潞早就备好热水,给曹昂沐浴更衣。
      “夫君,眼下皖城形势如何?”
 

第125章 战前准备,曹昂的晚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