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板接到张立新的电话,第二天如约而来,大家都有钱可赚,双方相谈甚欢。
东南亚市场芯片需求严重不足,董老板正在为销量发愁,张立新的电话对于他来讲真是久旱逢甘霖,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基于前面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早已取得相当程度的信任,这对于商业谈判来讲至关重要。
双方都可以敞开心扉的谈,直来直去,不用再遮遮掩掩,省却了好些互相试探底线的过程。
“你们需要多少?我们看量下价”,董老板开门见山。
“供应商有没有可能追溯到芯片销售的去向?”刘青山知道董老板是串货,不无担心。
“刘老板,那是我们的事情,我保证给你们充足供货,你们反正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其他的不需要管,你们只需要说多少就可以了,你们说个数,我好给你们开价”,董老板神秘的一笑。
“那行,每半年500万片,广州仓库交货。”阿俊以前就是干外贸的,太了解其中的奥妙了。
“你们爽快!我也爽快,一口价,比摩的电子的进价便宜30%”,董老板当即拍板。
“我们先商量一下,马上给你答复”,阿俊转身和刘青山、张立新、丁博士他们到隔壁房间商量了一下。
“丁博士,董老板这个报价是真实的吗?”阿俊问道。
“从我们上次的进货价格来看,是真实的,不过货品编码不一样。如果美国供应商查实,董老板和我们都要承担责任的,这个因素我们要考虑一下”,丁博士提醒道。
“美国佬不仁我们不义,做生意大家都要讲利益,当务之急先进一批货保证供应,留下时间联系日本芯片供应厂商,大不了跟美国供应商一拍两散,青山你看呢?”阿俊准备破釜沉舟。
“目前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先拿800万片,起码可以保证一年的销售,留点余量,中间回旋余地更大一些”,刘青山建议。
阿俊和刘青山他们商量交换了一下意见,“行,就这样办!”
恒隆公司和董老板签订了供货合同,丁博士将带来的样品拿去实验室检测一下,双方约定以样品为准,就此谈妥,董老板回香港后即刻安排发货。
半个月后,第一批货200万片到了广州仓库,丁博士带队验货后拉回东莞公司,立即安排投入生产,先前的库存即将告罄,刚好提前衔接上。
董老板果然没有食言,一个多月后,按照合同约定的800万片芯片实数到货。
摩的电子在将恒隆公司的第一批产品打得体无完肤后,预估到恒隆公司产品接不上,新上市的手机换个壳大批量上市了,价格还上涨了20%,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但是普通消费者并不知情。
&nb
第74章 张良计与过墙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