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问之后,二狗只得打发秀才去找李明礼。
只要药酒配得好,效果绝对差不了。
说不得,以后又是门好生意。
新年刚过,星耀就忙碌起来。
二赖浑身上下裹得跟个粽子似的,头上还戴了顶绿色的棉帽,可把二狗稀奇坏了。
他盯着二赖看,吓得他忙把帽子捂住。
“我告诉你,这顶帽子你想都别想。”
二狗无奈的摇摇头,“你放心,就是给我我也不能要。”
“送你?想得美,我抓鱼去了。”
捕鱼是个技术活,更是体力活。
大奉六年的星耀,已不是三年时那么拮据。
各种工具应有尽有。
这不,几十辆马车跑在冰面上,别提多威风。
四岛中心这片湖,二狗打算弄成渔场,所以不在行动范围内。
人手一共分成三部分。
北面人最多,约一千三百口。
东面少些,也有千余口。
南面也有一千多口。
“咱也出发吧。”
猛子带着三千多人,引海水制盐去了。
两伙加起来近七千人,全是大奉三年、四年来的老人。
五年买来的匠人,还在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
新迁来的难民,身子骨太差,大都在养身体,干不了重活。
他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听人说今天又捕了多少鱼,制了多少盐。
“听说赖爷昨天抓了条大鱼?”
有人八卦。
“我家公公也看见了,他在队里是拉网的,说有好几头猪重呢。”
“我还听说,在冰上开个口子,就有鱼跳出来,可神奇了。”
“要不,咱们也去海边瞧瞧?”
有人心痒。
“不成,这时候近海都冻住了,没鱼的,得往外走好远的路才行。”
“要不,我们去看采盐吧?”
“这个倒是可以,只是通知上说,得获准同意后才能去。”
“那打申请,咱就远远看着,不上前。”
没想到,几人打的申请第二天就批了下来。
参观地点在青萍村东边海滩。
当他们抵达时,大伙正在收盐。
白花花的一片,他们远远看着分不清是盐还是雪。
就见人们低着头,双手不停的忙碌着。
壮汉们则来回奔波,将一桶桶盐倒进装有木斗的马车上。
每满一车,就拉走一车。
通往大都的路上,随处可见这类马车。
几人好奇,跑过去用手沾了点盐,就往嘴里送。
?的直咧嘴。
“傻子,这盐现在还不能吃呢。”
车夫嘲笑一句,扬着马鞭驾车远去。
其中一人道:“真的是盐,就是有点苦。”
有人附和,“是盐不假,只是大冬天的咋制出来的?”
他们的疑问,也是其他新星耀人的疑问。
“笑话,只要公子愿意,黄金都能给你变出来,区区这点盐算什么。”
万寿医馆内,阿福不屑道。
作为第一批星耀人,他还是蛮幸运的。
师父李明礼,刚给他说了门亲事。
女方是张明轩的亲戚,前阵子刚成婚。
眼下,又加了薪水。
一年到头风吹不到,雨打不着。
现在大冷的天,他却只穿了两件单薄的棉衫。
“你们是不知道,我当初来万寿岛的时候啥都没有。
就连吃水,都得按人头分。
我们这些手艺人算好的,那些灾民只能住在地窖里,几十天不见太阳太正常了。
粮食多的时候,一天能吃两顿粥。
少的时候,只有一顿。
记得公子去永安时,两天才能吃上一顿。
好在存了些咸鱼,不然饿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哪像碎星岛西区那些人,来了就有吃有住。
我看他们不像是避难的,倒是来
第85章 刻雕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