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熟悉的锣声再次响起。
这是催促灾民出窖的信号。
托准备充足的福,这个冬天死的灾民很少,只有几个年纪大的没扛过来。
天暖了,也该干活了。
南面两座砖窑一刻没停,整个冬天连轴转的生产。
外头的成品砖,堆成了小山。
耕地上,还有积雪尚未消融。
小溪池塘里,也是白白一片。
这批灾民,远比他们的前辈们幸福,因为二狗给他们建了澡堂。
吃饱喝足,在澡堂里泡一会。
洗干搓净,再换身大半新的衣裳,也就有了人样。
长发剪成短发,瞧着精神不少。
这里的情况,排长们早就普及过。
他们中的大部分,会搬到西南最大的岛屿,碎星岛生活。
每家每户都会分到土地。
至于多少,要看农业部门的量测结果。
当然,不要土地的,人事部门会优先安排工作。
每月起步一两银子,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
要是有一技之长就更好了,除了月俸外,还有额外的福利待遇。
比如如意面馆,匠人们吃饭一律九折。
大伙正排队,要是有匠人来,可直接插队到前头。
什么,你有银子?
不好意思,银子在万寿岛不好使。
在这里,只谈贡献。
你贡献到了,该你的一个子儿都不会少。
要是没什么贡献,纵使你腰缠万贯,撒尿都没人跟你一起。
再比如万寿医馆,积分靠前的,可以走绿色通道。
人家排队登记,等着大夫问诊。
而你,则可直接进入高级诊室就医。
就连药费都能省下不少。
一级贡献者,买啥都打八折。
二级的也有八五折。
据说以后逢年过节,管理层还会发放额外福利。
至于是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毕竟以前没发过。
但今年,可能性很大。
高层会议一场接一场,敲定的可都是大事。
还有学堂。
要是你家对万寿岛贡献大,孩子直接保送入学,一直上到顶为止。
往后可就不是这样了。
想要进书院,行,但你得凭本事考进去才成。
“各排排长集合了,各排排长集合了。”
小丁站在大本营门口,双手成喇叭状,头伸的像只旱鸭子。
“现在开始人员筛选,都听清了。
回去统计下,但凡识字的不管男女老少,把名单报给高明。
各种匠人也一样,统计好后一并报给高明。
其余有一技之长的,不管哪个行当,报给我。
每家每户都得统计清楚,一个都不能落下。”
万寿岛这次的人才盘点,计划已久。
相比第一次盘点,更加程序化,更加高效。
只十天时间,便把各类人才统计出来。
算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吧,对万寿岛来说,会打个猎都是人才中的人才了。
要是会说个书,唱个戏,二狗都能白养着他。
三月十五,万寿岛大建设正式开始。
建房、修路、搭桥、翻地样样不落。
各厂房又增补不少人手。
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面。
新来的孩子们,整天围在学堂外,听着哥哥姐姐们朗诵文章。
到了午饭时,有的哥哥姐姐会到隔壁面馆吃饭。
他们就一路跟着。
短短的十几步路,竟走出长征的感觉。
眼里全是羡慕。
适龄孩子的读书问题,二狗和高明商议了不止一次。
最终决定四月开课。
上午,哥哥姐姐们占用课堂。
下午农忙放假,弟弟妹妹们再进入学堂学习。
这么一来,就缓解了教室不足的问题。
等他们搬到碎星岛,就不这么拥挤了。
十七日,张明轩出货的商船到了。
新年第一次出货,大伙都很兴奋。
码头的出货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
大批工人在这里劳作。
根据个人工作量,记录积分。
而后,每月定期兑成银子,但积分仍旧保留。
只不过是‘已兑和‘未兑的区别而已。
二狗叫来张明轩。
“你也知道,这批海盐对咱们意味着什么。”
张明轩郑重的点点头。
“南下后,沿着海岸线调头北上,造成盐是从南边来的假象。
二赖会带着刀疤他们,在永安码头候着。
你不适合出面,得找个老练些的代理人。
注意,所有人一定要是生面孔。
气势上,绝
第61章 我没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