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扎.赖斯、英国首相梅杰、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等等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凯雷投资在业界有另一个人人熟知的名字“总统俱乐部”。
从目前的规模看,凯雷投资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9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而从业绩上看,平均每年34%的盈利,在整个业界也是令人垂涎的。
毫不客气地说,若是论起在米国政界的人际关系之广,华尔街没有任何一家投行、银行能与之相媲美。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凯雷投资才始终无法融入华尔街这个俱乐部,它在米国的金融界算是被边缘化的一个存在。
余安邦早就知道凯雷投资的存在,但他不明白的是,来自于这个公司的人物,怎么会看上自己曾经操作的项目——这个项目究竟是什么?
考虑到凯雷投资的公司性质,它显然不可能看上日航的项目。
至于大米期货的业务也早就结束了,凯雷即便有心参与国际期货的投资,也不可能来问他余安邦的意见。
自打重生以来,余安邦虽然崛起的速度很快,但他实际参与并主导的项目并不多,采取排除法,余安邦很容易就可以锁定目标。
所有的项目中,似乎只有华国沈真那家正在谋求上市的那家肝素钠生产企业合乎凯雷的投资兴趣。
实际上,那家肝素钠生产企业的项目,当初余安邦只做了一个布局,整体操作并未展开他就被召回米国接手另一个烂摊子了。
而这段时间以来,他根本就没有再关注过那个项目,对于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他当然就更不清楚了。
“怎么样,要不要跟对方见一见?”
江定邦见余安邦眉头紧皱。也猜不透他的想法,只能直白的问道。
“可以,具体的你来安排吧。”
余安邦没有想的太细,他的操作范围与凯雷集团直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交集。
过去这段时间,余安邦的操作主要集中在期货市场或是股市、汇市领域,除了沈真那个谋求上市的肝素钠生产厂之外,他与主要投资未上市企业的凯雷集团的确不存在交集。
不过,不存在交集并不意味着不能打交道,能多接触一些大人物,对自己的事业来说总没有什么坏处。
“那我今晚就跟那边联系,看看他们有什么安排。”江定邦说道。
别看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但江定邦的确是个很聪明的人,至少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
在华盛顿度过了几个月的上流社会生活,江定邦并没有昏掉头脑,他很清楚,自己是余安邦推到前台的一个中间人。
他的钱,他如今的地位,他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每一样都是余安邦给的。
那些政界要员、上流名人之所以能够与他把酒言欢,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因为他出众的口才和左右逢源的交际手段,而是他手里掌握的那些资金,那些由余安邦交给他的资金。
没有了这些资金,没有了余安邦在背后的支持,他会分分钟被打回原形,别说在华盛顿,即便是在纽约的贫民窟都没人会多看他一眼。
所以,江定邦很清楚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件事应该如何去做,不应该如何去做。
第159章 运作丑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