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做多方拉到了3亿的资金量,这对高盛来说显然是有利的。
正是因为如此,高盛才会默许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
这次,高盛运作余安邦的计划,如果不出意外,保罗应该会从他的nvdb筹资金过来分食。
因此,余安邦是否将全盘计划告诉他,对他来说极其重要。
米国这片土地永远不可能成为纯净的世外桃源,就像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洁净无瑕一样。
食尸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利用内幕消息牟利的行为,但在米国的金融体制下,这种明显属于违法的行为已经被合法化了。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华尔街的各大投行,尤其是对冲基金,将在很多参与操作的项目上,失去其庄家地位。
索罗斯堪称经典的狼群战术,也会在实质上大打折扣。
保罗与野村证券之间的恩怨纠葛或许真有其事,又或者纯粹就是一段托词。
但不管事实真相如何,面对这样一个规模庞大、获利预期惊人的项目,他肯定也希望能够跳进去分一大杯羹。
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他对余安邦的全盘计划缺乏了解,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进场的最佳时机。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退场的最佳时机,甚至不知道哪一个突发事件是与这个计划紧密关联的。
这些“不知道”堆砌在一起,就意味着一个令投资者胆战心惊的词汇——“风险”。
保罗需要从余安邦嘴里得到更多的内幕消息,哪怕他的计划很可能会被公司高层修改。
而他筹划着从余安邦嘴里得到消息,直到余安邦将消息向他透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幕交易的过程。
这是违法的,即便是在金融监管相当宽松的米国,这也是违法的。
“我不确定公司会不会对我的计划进行全盘修改,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内情,我可以告诉你。”
电话的最后,余安邦很直白的告诉保罗。
“戴拉寇特剧院吧,咱们在那里见面,如果幸运的话,我还可以吃到一份丰盛的早餐。”
戴拉寇特剧院就在中央公园,保罗过去很近,余安邦这边离得也不是很远。
最主要的是,那里地势开阔,大清早的也不会有多少人,很适合谈事情。
敲定了见面的地点和时间,余安邦简单的洗漱一番,直接出门。
他没有开车,只是步行着走过去,反正这段路也不远,有十分钟足够用了。
清晨的中央公园里空气很新鲜,也不知道当初的纽约建设者们是怎么考虑的,竟然会想着在这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段,留下这么一个占地广阔的公园。
不过,这显然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城市规划构想,这座被绿色覆盖的公园,俨然已经成了钢筋混凝土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市民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来到这里,躲开紧张的快节奏生活,享受一下短暂的世外桃源。
余安邦赶到戴拉寇特剧院的时候,在剧院前广场的喷泉处找到了保罗。
第120章 食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