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的小孩子,恨不得把他宠上天。
那架势,即便是大哥的儿子女儿也要避让几分。
最后还是夜君竹看不下去了,找了老两口谈了几次话,他们才渐渐没有那么夸张。
为了安家人的心,原本打算在家住上十天半个月就出去游历的夜君竹,在家里硬是住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出门。
就这样,老夫人还差点要跟他一起走,最后被夜君竹好说歹说地劝住了。
每隔一段时间要写封信回去就是那个时候答应下来的。
这个时候,老夫人又有些后悔了,觉得三个月写一封信时间太久了。下次他回来,让他一个月一封信,省的她总是牵肠挂肚。
老夫人算着二儿子上次回来的时间,已经三个月了,可是还没有收到信,有几分着急了,这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就怕二儿子出了什么事。
都说江湖险恶,江湖人武功高强,目无法纪,不知道自家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游历。
难道是因为“东篱”先生的缘故?听说“东篱”先生是江湖上有名的高人。
老夫人有些后悔当年让“东篱”先生带走夜君竹,但是再一想,要不是“东篱”先生带走他,他可能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
有因必有果,老夫人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结果。
当时夜君竹想去游历江湖,她有些不愿意,觉得儿子好不容易回来,想让他过些安稳的日子。
但是儿子早就长大了,不再是小时候他们做父母的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候了。
现在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已经拗不过他了,最后只能妥协。
但是三个月一封信,每年回来住上几个月的时间,是他们老两口硬性要求的,就怕这个儿子一个不注意,就不回来了。
从他每次送回来的信就那么点字就知道,他嫌麻烦。
还是她聪明,从阿文入手,才了解他更多事。
但即便如此,她也知道阿文不会告诉他们一些危险的事。
不过,她也不敢多问,就怕阿文这里的路也被儿子给堵住了。
算着时间差不多,她才让秦嬷嬷去门房处交代一声,她总感觉二儿子最近就会回来,可能这就是母子连心吧!
不过,武昌伯不相信她的直觉,觉得自家夫人只是太过思念二儿子。毕竟他们没有收到信,每次二儿子回家之前都会提前送信回来的。
但是看着她那紧张的样子也不做劝阻,随她去吧!
当家人都这么说了,其他人更不会对老夫人的做法有什么意见。
于是,夜君竹还没有回来,老夫人就将他的住处收拾得干干净净。
再说夜君竹,带着阿文阿武,一路顺遂,很快回到了京城。
看到向着自家府邸的方向而来的马车,柱子看清了赶马车的阿文,恩,这人他认识,是二少爷身边的人。
他赶紧叫来一个人,让他给老夫人报信,自己忙迎上前去。
接到二儿子回来了的消息,老夫人扶着秦嬷嬷亲自前来迎接。一行人还没有走到门口,夜君竹已经进了府。
“见过母亲。”夜君竹向老夫人见礼。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夫人看着二儿子安然回来很是激动。
“见过老夫人。”阿文和阿武上前施礼。
“好,你们也辛苦了。秦嬷嬷,回头赏他们每人十两银子,再加一匹布!”
“是。”秦嬷嬷记下。
“谢谢老夫人。”
夜君竹:“给你们放三天假,我这里先不用伺候了。”
“谢谢少爷!”阿文和阿武离开。
老夫人带着夜君竹进了客厅,让下人上了茶水点心,“先凑合吃点,我这就让你嫂子给你准备饭菜。”
“母亲和大嫂不用忙了,刚才我们在路上吃过了,现在还不饿,还是晚上和父亲、大哥一起用饭吧!”
老夫人见他不像勉强的样子,就答应下来。
“你先回你院子里洗漱休息下,到了晚饭时间,我让人去通知你。”
夜君竹点头,回了自己院子。
院子收拾得很干净,还是以前那样寥寥几个下人,夜君竹很是满意,母亲没有自作主张再添人就好,他实在不耐烦那么多人伺候。
简单洗漱之后,他在床上躺了一会,本来以为不会睡着,谁知一下子睡了一个时辰,等到他醒了,父亲和大哥都已经回来,小弟也下学了。
夜君竹简单收拾一下,就有下人来叫他去饭厅吃饭。
“父亲、母亲、大哥大嫂。”夜君竹一一问候。
夜父、夜母连忙叫他坐下,夜瀚和妻子也对他点点头。
“二哥。”夜小弟叫人。
\"二叔。”叶君澜家的儿子和女儿跟着小叔叫人。
夜君竹对他们点点头。
“好了,人都到齐了,开饭。”夜父开始动筷子。
“来,谨之,多吃点。”老夫人用公筷给夜君竹夹了好些菜。
夜君竹也不推辞,“谢谢母亲。母亲也吃!”也给夜母夹了几筷子菜,当然也没有落下夜父。
夜母激动得连道几声“好”,眼底泛起水汽。
夜父也有几分激动,但是还算稳得住,没有自家夫人那般失态。
一顿饭吃完,一行人到客厅叙话,即便是小孩子也跟上了。
开始时,还有几分生疏,但是有夜小弟和几个小孩子在,一会儿那份生疏就没了。
就连夜母没有忍住,问夜君竹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他也老老实实地给了回答。
夜母问完就有些后悔,怕二儿子嫌她管的宽,但是听到他真的给了回答还是有几分高兴。二儿子这是跟家里更亲近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他有如此变化,但这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至于原因嘛,二儿子肯定不会说,到时候找阿文问问不就行了。
老夫人觉得,自己可真是聪明,能想出来这么个法子。
夜君竹注意到了母亲的神色,不过并不在意,只要她老人家高兴就好。
第135章 京城武昌伯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