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云飞收到一个好消息,挂在医疗公司的传感器研究小组,申请成功了5项国家专利,3项国际专利。
这几项专利涉及了睡眠检测传感器、腕部脉搏传感器、移动传输传感器等几个方面技术。
虽然不太懂技术,但他也知道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是个质的飞跃。
以前他们埋头做产品,但用的都是市场已有的技术,如今他们搞出自己的专利,一定要好好奖励他们。
研究小组共20多人,总共发放奖金55万,并提前给团队发放5万工作积分,同时在年度评优等活动中优先考虑。
并且嘉奖文件是以集团公司文件形式下发,除了奖励传感器研究小组,更是为了让全体员工都能向他们学习,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大胆创新。
通过这件事,也让李云飞好好学习了一下传感器相关知识。
传感器属于基础科学,是材料学和化工学的结合,然而,国产传感器的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他们虽然已经取得几项专利,但都属于边缘技术,主要是为他们运动手表这款产品服务的一些技术。
知道这一情况,李云飞却并不失望,毕竟应用技术落地才是好技术,如果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符合商业市场规律。
同时,也认识到国内这块市场的欠缺,通过资料查询得知,国内传感器产品往往不成系列,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稳定性、响应时间、可靠性等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
记忆中,物联网是未来大趋势,未来人们对人工智能都比较熟悉,毕竟银行、图书馆、饭店等场景,都有各种说话好听的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算法的完善离不开海量的数据,数据量越大,算法给出的结果就越精准,而机器人和未来很火的无人驾驶,要实现精准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传感器的数据。
传感器就像触手一样,深入到各个领域前期,收集各项数据。
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传感器生产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传感器的起步研发阶段,主要是进行技术的开发,传感器的大小没有太多意义,只要具备足够的功能,就能被市场认可。
当产品被市场所认可后,到了民用化的时候就会想到怎样把传感器做得小一点,目前运动手表就处在这一阶段,因为运动手表的大小,决定了传感器不能过大。
目前运动手表中的传感器功能还较少,按照研究小组的估算,在三年之后,他们可以在运动手表中增加两倍的功能数量。
而鉴于未来物联网的一些使用场景,mems传感器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未来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感器研究小组组长魏文彬聊了一下,李云飞学到了不少知识,他也意识到传感器可以作为他们未来技术的突破口。
通过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综合起来,也会取得不一般的成果,比如说温度
第126章 传感器技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