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齐国临淄城,齐相曹参听到萧何薨逝的消息,便令府中舍人赶紧收拾行装。
舍人疑惑,曹参曰:“我将入相!”
果然过了没有几天,朝廷使者至齐,召曹参疾往长安为相。
当初,曹参为将随韩信攻入齐国,于潍水之战破齐楚联军,斩楚大将龙且。
接着,汉封韩信为齐王,命齐王韩信引军与汉会合,于垓下围歼项羽所率之楚军主力。
而曹参则留在齐国平定未服的齐田氏残余势力。
垓下之战,项羽大败,至乌江自刎而死,天下归汉。
汉王为皇帝,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高祖皇帝分封长子刘肥为齐王,而以曹参为齐相,治理齐国七十余城,能齐言者皆为齐民。
当时齐王刘肥年纪尚小,齐国军政大权则专属曹参。
齐国数经大战,山河破碎、民生凋敝,曹参欲使齐安定繁荣,便尽召齐国之长老诸生,向他们征询治理齐国和安抚百姓之策。
齐国风俗好儒,学着多儒生,且流派甚多,所来诸儒生有百数人,他们向曹参提出的建议也是五花八门、人人不同,且互相攻讦、各自矛盾。
这使得曹参不知该听从何人之言,因此治齐之策未有所定。
曹参听说胶西有一位盖公,修习的是道家黄老学派的学说,便派人携重金请他出山建言献策。
盖公到临淄,曹参重礼以见,虚心请教治齐之策,盖公认为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
在这个总方针之下,盖公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治理齐国的措施,曹参听后,深以为然,尽数采纳。
于是,曹参让出相府正堂,为盖公居舍,让辅助自己治理齐国。
曹参依盖公之策,用黄老之术治齐,相齐九年,齐国安定、百姓归集,齐国迅速恢复了往日之繁荣景象。
因此,齐国人都称赞曹参为贤相,故而齐王刘肥对齐相曹参至为倚重和依赖。
曹参将西入长安为相,齐王刘肥如失手足,至为不舍,亲自设宴为曹参践行。
“丞相入长安为相国,谁可代之为齐相?”
齐王刘肥把酒而问。
“内史士足智多谋,可以代参为齐丞相!”
曹参亦举酒而对。
齐王刘肥听后点头,深以为然,内心大安。
自从上次在长安用内史士之计脱困,齐王刘肥对内史士更加看重,曹参推荐内史士接任齐相之位,正合齐王刘肥之心意。
且内史士亦出自曹参之拔擢,深悉曹参治齐之策,得曹参之推荐,内史士心怀感激,亦即席向老领导曹参请教:
“敢问相国,治齐何先?”
“首先应当注意的是齐国之狱市,要慎重对待而不要扰乱之!”
曹参见问,就对继任齐相的内史士加以嘱咐。
“治理齐国难道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内史士有些疑惑。
“不然,夫狱市者,是奸恶之徒的容身之所,若君扰而深究其罪,则奸恶之徒无处容身。奸恶之徒无处容身,日久则必然作乱,我所以将此放在治齐之策的首要!”
曹参为其解惑释疑。
“相国所言大善!”
内史士和齐国群臣皆拜服。
交代好一切之后,曹参便向齐王刘肥、齐国众臣拜别,登车向西望长安而去。
第73章 萧何、曹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