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了戚姬的全部要求,选择在茏城大会之时与戚姬成婚,在尽得美人欢心之后再一解心头之馋。
云中王刘如意也随着母亲戚姬乘着驷马御车,循着绵延千里的阴山,在草原之上一路向东,来到了阴山山脉的东部,一座只有中原乡邑大小的土城。那便是匈奴人的圣地——茏城。
据《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侯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传说,夏桀无道,商汤征伐战胜,流放夏桀于鸣?l,夏桀三年之后死去,他的儿子獯粥,也就是淳维,妻其父桀之众妾,赶着其父留下的畜产,避居北野,开始过上了牧马放羊的生活,随畜转移,逐水草而居,最终在阴山脚下水草丰美的草原之上落脚,在阴山脚下繁衍生息,最终发展壮大,到战国之时,中国之人称之为匈奴。
阴山山脉西起狼山、河套东至濡水(今滦河)上游谷地,东西千余里,其间草木茂盛,多禽兽,能为马牛羊等牲畜提供了丰美的水草。
獯粥后代在阴山之下逐水草而君,放牧马牛羊等牲畜,同时采伐树木制作弓箭,射猎禽兽补充食物,在西起河套东至濡水的草原山野之间生息繁衍,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壮大,吞并和征服其他部族,最终在战国之时成为一个控制广阔地域的强大部族——匈奴,与中原的燕国、赵国和秦国接壤,时常南下侵扰劫掠。
阴山山脉不仅是匈奴人生息繁衍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匈奴人以制作弓弩箭矢为主的手工业的生产基地,和向外扩展的根据地。
冒顿在杀父头曼自立为单于之后,就是屯聚依阻其中,制作弓箭,四向出兵,东攻破东胡,向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征服和吞并草原之上的部落,建立了一个地域更为广阔、人口更为众多、军事力量更为强盛的庞大的草原帝国。
匈奴人在发展壮大之后,就在他们祖先北徙的第一站——阴山山脉东部山脚之下的草原之上,建筑了一座土城,在城内建立安放祖先神位的庙宇,这座土城,就是圣地茏城。
无月十五月圆之夜的前一日,散布于匈奴广阔疆域之上的匈奴诸王、二十四长,都带领自己部落氏族的青年男女、驱赶着牛羊来到了茏城,在茏城周围的草原之上搭建起无数的穹庐,也就是毡帐。
匈奴人的毡帐是用榆木或者柳条编织成墙和屋顶,外用毡布罩住,用毡布条绑牢固定在榆木、柳条之上。
由于毡帐顶是用木条呈圆形向中间支撑拱起,看上去就如同苍天覆盖着大地一般,所以又名之曰穹庐。
十五日黎明之时,冒顿单于早起,戴上金顶鹰羽冠、腰上挂上径路宝刀,昂首阔步地走出了自己的穹庐。
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以及匈奴诸王、二十四长,正跪伏在冒顿单于的穹庐之外,见冒顿走出穹庐,便一齐高声大呼:
“撑犁孤涂单于冒顿!”
第29章 茏城大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