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伤口正在流血,奋力抢下母亲戚姬手中的匕首,大声地言道。
      戚姬此时已经再无其他办法,只能无奈地点头认同,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任其如雨而下。
      “哈哈,既然云中王有此诚意,本单于也当有所表示!”
      冒顿无比得意的笑道,言罢,又一挥手中的马鞭,下令言道:
      “先把这些老幼给放了,以示本单于之诚意!”
      匈奴人得令,将执于阵前的老人孩童从屠刀之下驱逐到子城的城墙之下,老人抱着吓坏了的孩童蜷缩在城墙之下,把孩童护在怀中。
      “云中王,万万不可入匈奴!”
      云中相周昌、云中郡守孟舒、墨者公尚绰和诸将士依旧不愿让刘如意前往匈奴,接着,皆拔剑横于颈上,言道:
      “吾等不能保护太后、云中王,皆死罪也!”
      “不可!”刘如意慌忙制止了众人,怎么劝这些忠诚的属下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呢?
      刘如意灵机一动,拉住周昌的手,附在周昌耳边耳语道:
      “国相,如今朝廷吕后专政,而皇帝身体孱弱,必不能久,陛下必先吕后而去见先帝,陛下之后,吕氏必擅权,等到吕后崩,吕氏必作乱,诸臣若平乱岂不立新帝,吾若从匈奴归来,岂能无国相之助乎?!”
      没有办法,为了劝止这头即忠又轴的犟驴,刘如意不得不使用一下自己的金手指,展示一下自己的预知能力了。
      自己虽然有把握能在匈奴活下来,但能不能赶在诸吕之乱后、议立新帝之前及时赶回,刘如意心里就没底了,管他呢,见机行事吧!
      听到刘如意的话,周昌惊讶无比,呆呆地思忖了一会,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长剑。
      对于朝廷的情势周昌自然是一清二楚,但云中王不过是一十一岁的孩童,怎么能推演预言得这么合情合理呢?
      而且还能想到要自己帮助他成为.....周昌不敢再细想,他已经决定不死,死了完全就是一了百了了!
      梦想,不,野心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刘如意见周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又到公尚绰的面前言道:
      “公尚先生,亡你将我从墨经中推演出来的光学原理、力学原理、形学原理、数学原理,还有瓮城之法转告墨家巨子,这些观点理论必然可以促进墨学发展,亦将有大用大利于国家百姓,如有来日,我还想和巨子、先生、以及墨家弟子共同探讨研究这些观点和理论,不知可否?”
      “云中王,臣遵命!”
      公尚绰放下了手中的剑,低头掩面而泣,在他心中早已把云中王刘如意视为与自己的夫子墨家巨子同样重要和尊崇的人了。
      安抚好周昌、公尚绰后,刘如意便郑重无比地对云中郡守孟舒和诸将士言道:
      “孟郡守、二三子,放下剑,孤王命令你们为我守好云中,以待我归来!”
      “诺!”孟舒呆愣了好一会儿,才放下手中的剑,带着城上的守城将士一起应道。
      众人安抚好了,刘如意便大声地对城下的冒顿喊道:
      “冒顿,本王与母亲随你而去,你亦当谨守诺言!”
      “哈哈,本单于当然守信!”冒顿大喜应道,接着又向匈奴人下令释放战俘和老弱妇孺。
      当然,粮食、牲畜、钱财和年轻的妇人早已被匈奴人转移到大城之外,冒顿是不可能把这些战利品给归还的。
      见此,刘如意便命周昌、孟舒将子城的北门打开,然后拉着自己的母亲下缓缓走下北城城头。
      周昌、孟舒和众将士只得从命,含泪随云中王母子下楼,打开子城北门的城门,将城门之外的燃烧的柴薪扑灭,清理出一条出城的道路。
      刘如意拉着母亲戚姬在云中城所有的守军将士、百姓含泪的目光中,出了城门,走入了匈奴人的军阵之中。
      当刘如意和母亲戚姬登上匈奴人的马车,随匈奴大单于出大城之时,云中城内,不管是守城将士,还是百姓,皆跪伏于地,痛哭不已,涕泪俱下,不断地叩首喊道:
      “恭送我王、我王太后!望我王、我王太后保重!愿我王、我王太后早日归来!”
      听到将士和百姓们的呼喊,车中的云中王太后戚姬早已是泪流满面,却咬紧牙关不出声,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儿子,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刘如意。
      刘如意的心中亦悲痛不已,但他心中知道,他已经得到全云中国将士、百姓的认可,成为云中国将士、百姓心目当中真正的王者!
      只要自己有朝一日能回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一国之人皆能为自己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第24章 真正的王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