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赵国,当时的赵王正是张敖,张敖尚长公主,是高祖皇帝的女婿,到赵国之时,赵王张敖盛情接待了高祖皇帝。
高祖皇帝在平城憋的那股子恶气正无处发泄,就撒在了女婿赵王张敖身上,对其一顿斥责臭骂,十分之无礼。
这使得赵相贯高、赵午等赵国大臣极为不满,他们心中愤恨,欲谋反弑杀高祖皇帝,而张敖为人厚道,不肯听从。
汉九年十二月,贯高、赵午等人谋反之事被发觉,朝廷下诏逮捕赵王张敖及赵谋反大臣,押送长安审讯。
赵午等人畏罪自杀,唯独贯高束手就擒,当时朝廷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有赵郎中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自施髡钳之刑、披赭衣,自称为赵王张敖的家奴,随赵王张敖至长安,丝毫不畏惧灭三族之罪。
贯高不自杀而束手就擒,孟舒、田叔等不畏灭三族之罪,随赵王张敖至长安,就是为了辩白谋反之事,与赵王张敖无关。
审讯明白之后,赵王张敖被废为宣平侯,而高祖皇帝则非常欣赏孟舒、田叔等赵臣,召见之,相与交谈,发现他们个个都是人才。
高祖皇帝非常高兴,不仅看中他们的才能,更看中他们的忠心事主,而不计较个人之生死荣辱。
于是,高祖皇帝便拜他们为汉朝的郡守、诸侯王的国相,为朝廷监督地方。
其中,孟舒就被高祖皇帝拜为云中郡守,田叔则被拜为汉中郡守。
刘如意是从前世所读之史书中得知孟舒的事迹,内心对于能得如此之忠贞能干之臣,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来到云中之后,刘如意和周昌听取了孟舒在云中就职期间的履职报告。
在孟舒任云中郡守的这三四年里,匈奴人时有侵犯,但云中郡人口并无亡失,最多就是丢失点牲畜和粮食,而且匈奴人攻城都被打退了。
刘如意和周昌对此十分满意,听完孟舒的报告之后,就爬上了云中城城头,顺便向孟舒请教云中的边防问题。
“孟郡守,你是用什么策略,做到匈奴人人犯之时,云中无所亡失呢?”刘如意问道。
“回云中王,当年先帝任命我为云中郡守,令我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之费,使士卒习骑射,谨备烽火,多出斥侯,间谍与匈奴中,令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因此,匈奴每入云中,无所劫掠,云中亦无亡失。”孟舒回答道。
“善!孟郡守用的可是当年赵国名将李牧屯兵代、雁门之时,防备匈奴的办法?先训练车骑之士,厚待士卒,结其心养其气,外示敌以怯,使匈奴人轻视我军,待车骑大军练成,再诱匈奴入塞以击之。”
刘如意仿佛是洞悉了孟舒的策略。
“云中王真神也,竟然一言道出了臣心中之策!臣的确是效仿李牧之法,只是李牧之法的后半部分,臣未能做到。”
孟舒心中暗惊,这云中王只有十一岁,竟然能看透我的心思,小小年纪见识竟不亚于大人了。
“这也怪不得孟郡守,天下初定,士卒罢敝,国库空虚,朝廷元气尚未恢复,军马更是极为缺乏。若要与匈奴人大战,需有骑射之士二十万以上,短短几年之内训练出如此庞大的骑兵军队,以现在朝廷的能力也是很难做到的。且当今天下极需休养生息,不能大兴兵革,与匈奴开战。孟郡守避战之策是符合当今朝廷的国策的!在云中,孟郡守能做到保境安民,功莫大焉!”
刘如意对孟舒的政策措施予以了肯定。
“臣惭愧啊!”听完年纪尚小的云中王刘如意的这一番肯定自己的话,孟舒立即拜服于地,心里早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还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吗?怎么天下大势、国家政务、战策兵法都知道呢?
难道是个神童?
第14章 云中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