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来为您解下钳项。”
“母亲不哭,如意现在就带你离开这里,离开长安!”
刘如意安慰了母亲戚姬一句,然后一把推开了自己身后的永巷啬夫,拉着母亲的手朝长乐宫外走去。
若我有重返之日,必废除舂刑,使天下女人不再受此苦役!
看到母亲受此劳累,刘如意在心里暗暗发誓。
他已经想到用踏椎来取代手持的木杵,可以减轻女性舂谷的劳累,还能提高舂谷的效率。
......
长安北,渭桥南。
刘如意母子、云中相汾阴侯周昌拜别皇帝刘盈后,登上置传向北过渭桥,朝云中郡而去。
一路之上,刘如意与云中相周昌同乘一车。
刘如意开始与自己的国相攀谈起来,向他询问云中郡和匈奴的情况,向他请教如何防御匈奴侵扰云中边塞的策略。
只是与这位叔伯辈的老臣交流起来有些费劲,因为周昌口吃,说起话来总是断断续续,十分地不利索。
但刘如意心里明白,这位丰沛籍老臣心思明白,文武兼备,且为人强力,敢直言,素有威严,就连萧何、曹参等功臣和高祖皇帝、吕后都对他十分敬惮。
刘如意对周昌也是十分的尊敬,丝毫不敢因其口吃而有所怠慢。
之所以对周昌尊崇有加,因为刘如意知道周昌不仅为人强力敢直言,还因为周昌事主忠贞不二,是一位国之诤臣、忠臣!
周昌与堂兄周苛为泗水卒史从起高祖皇帝于泗水郡,周苛为高祖皇帝亲随,而周昌为掌管旗帜的军官,负责在战阵之上用旗帜传达将令。
高祖皇帝立为汉王时,周苛为御史大夫,而周昌为中尉。
汉四年,周苛守荥阳,被项羽攻破,项羽劝降周苛,周苛不从大骂项羽而死。
周苛死难之后,周昌接任堂兄之职,担任御史大夫。
周昌曾入宫奏事,高祖皇帝正拥抱着自己的母亲戚姬调笑,周昌慌忙回避退走,恰巧被高祖皇帝看见,便立即追上去逮住了周昌,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如何主也?”
周昌丝毫不畏惧,仰头大骂:“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高祖皇帝无奈,只能笑而释之,然而内心尤为忌惮周昌。
后来,高祖皇帝想废太子而立我刘如意为太子,萧何、张良等大臣都不敢怎么与高祖皇帝争论,也就只有周昌敢与高祖皇帝强争了。
高祖皇帝问周昌不能废太子的原因,周昌口吃,当时又极为生气,憋屈得说不出话来,憋了很久才无比愤怒地言道: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高祖皇帝心中亦知由于众臣阻挠废太子之事难成功,但心中也是极为愤怒,但看到周昌气急败坏又因为口吃而说不出话来,憋屈而又滑稽的样子,不禁被逗得大笑不止,心中的怒气也笑没了,废太子的主意也跟着打消了。
自己当时被赐封为赵王,高祖皇帝忧万岁之后吕后会加害于我,便用赵尧之计任命周昌为赵相,让周昌护我周全。
高祖皇帝驾崩,吕后数次派使者来赵国召我去长安,都被周昌给阻挠,不让我去长安,以免遭到吕后的毒手。
吕后患自己不来长安,先派使者召周昌到长安后,再派使者来赵国召我去长安,骗我说去长安就能见到母亲,我也就来长安了。
如果我没有穿越重生,这个世界依旧在正常的历史轨道中前行,我刘如意被吕后派人给鸩杀之后,周昌便称病不朝,因为自己没有保护赵王刘如意周全而抱憾,三年之后,就郁郁而终了。
得忠贞之臣如此,复有何憾呢?既然我刘如意重生了,历史因为我已经在悄然发生了改变,我便不会让悲剧在周昌身上重演。
第10章 永巷舂谷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