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镇,北面齐国方向的沙土路上,来了一伙风尘仆仆,装扮异域的彪形大汉。
赵纯甫是大金国皮毛商人,他带着十几个人,三十匹骡马的商队,拖着皮革、人参、农具铁配件等货品,远道而来。
大金国位于大陆东北部,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还盛产各类金属矿和煤矿,冶炼发达,但气候过于苦寒,生存不易。
这商队多为女真人,高大健壮,面目凶悍,脑后还留着辫子。人人身裹狼皮,佩刀带箭。
论战斗力,这十几个女真人面对面灭掉马岗寨,问题应该不大,但他们只是来做生意赚钱的,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也懂,会适当予土匪们一些买路财,出来混都要互相给点面子。
不经过王八镇,完全从齐越两地的官道走,也得打发东西,官老爷更贪,屁事儿手续多,最后放行还慢。
赵纯甫这帮人由大金南下,取道齐国,过黄河、青江,经王八镇,去往越国,再原道返回,这是他固定的路线,每年都能走上两趟。
从齐国带些笔墨典籍工艺品,从越国换取茶叶和丝织品等,再卖给金国贵族。各处都赚赚差价,还兼着搜集人文地理情报信息,虽然辛苦,但混得还是不错。
进得镇上之后,石峪榷场也是必去之地。
在这里他识得一位老朋友,便是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李六奇李老六。
商人的嗅觉是敏感的,这回过来,他察觉石峪榷场似乎比此前要兴旺了不少,过往的各国客商好像也更多了一些。
甚至,此地民众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更好的变化!
距离他上次来此也就是半年左右。
“兀带,你觉得此地是不是变了一些?”
名叫兀带的大汉,是赵纯甫的武力担当,兼合伙人。
他挠挠前额的光脑门,也有同感,但一时又说不出变化在哪里,中原的语言他说得还不是特别地道,不知如何表达,只是点点头。
天天跋山涉水,这群女真大汉但凡看到人多点的地方,也想凑凑热闹,放松放松,他们到处瞎逛,却也没发现啥稀奇东西。
石峪榷场上,不缺奇人异事,对这帮携带兵刃的凶人,寨民庄户也没什么犯怵的,反而不停地,向这伙远来客商兜售自己的山货河鱼。
赵纯甫自然是看不上这些的,大金国白山黑水,物产丰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玩意儿;或者说,整个王八镇土产的东西,几乎就没他能瞧得上眼的。
走这里过,纯粹是因为路近一点儿,环节少一点儿,打发土匪一点东西,便方便过去了。
闲逛之下,赵纯甫首先发现的显著变化是多了个项家盐铺,虽然是一个较小的档口,但也是一间顶上有梁有瓦的实在铺子,不时有人进出,不单是买卖零售盐,甚至还有南北客商在那里坐下来洽谈。
他知晓王八镇这地方的历史底细,以前是缺盐的,本地产不了,外地进不来,也不知道这项家是如何得盐的?看样子,甚至还有私盐贩子想从这里进货!?让人不解!
赵纯甫也好奇看了一下那盐,又细又白,晶莹剔透,倒是吃了一惊。以这盐的品相来看,六十文一斤不算多贵,他还顺手买了几斤。
他是走南闯北的大商人,各国官衙里都挂了号特批的,这种档次的盐他自然也是见过,只是没想到王八镇这穷沟沟里还能卖这种盐,而且还量多不贵。
若不是贩私盐不太现实,他都想顺便赚一赚这差价。
难怪这许多人显得精神了一些。这个价格,镇上中上人家咬咬牙也能用得起了。毕竟盐不是当饭吃,每日用量不多。以前太缺盐,人会病怏怏没力气。现在,有个固定铺子售卖如此佳品的盐,人们不管贫富,总会或多或少给自己补充一点。
然后,赵纯甫便只是想去找找李六奇,这老小子的独家跌打配方膏药,还是有点小作用的!而且其中一味品质药材是须自己从大金带过来,然后李老六将配好的膏药再给他一些拿回去,两人也因此而熟络。
他依着记忆,往李老六的铺位走去。却发现,越走近的时候,就越热闹。
前面似乎还在吵架!
“李老六,你狗日地不厚道,黑心!老子说好了要一百斤火柴,你把老子九十八斤就算哒,钱还跟老子算多哒!”
“放你娘的屁!那不就一次的事儿嘛?你咋老拿出来说我?老子那是不小心,没算清楚,后来常丫算好后,老子不给你补上了嘛?别再给我嚷嚷了,小心老子不卖给你!”李六奇大声回应着。
“看把你?诺茫坷献优履阌矗坷献诱页Q拘」媚锫颍≌饣鸩窕故切∨?拮勇舻煤茫?愎啡盏哪宰樱?凰愕眉阜?菲じ嘁┣宄?
“哈哈哈,行行行,你让丫头给你算!”李老六其实跟这楚国佬是好基友。
赵纯甫惊奇地发现,这李老六带着俩个徒弟,穿得似乎比以前要周正了不少,脸面也干净了许多,春风得意很骚包的样子。
他的摊位前,主坐算账的竟然是一个八九岁小女孩!
前些日子,火柴一摆出在这里,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那比以前刘开亲自出来卖盐要轰动多了!
盐再好,毕竟大家都见过的东西!无非就是高档还是低档,吃得多寡而已。
火柴这玩意儿,大家可从来没见过!还这么便宜!三文钱一盒!一盒三十多根!根根能生火!
这构造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木签子上粘着易燃物。但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哪怕人工材料再便宜,也不是几文甚至十几文钱可以仿制出一盒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镇上最穷的人家,现在家里也必备火柴!
生火是要耗费大量的
第41章 火换金(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