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封为陇西郡王。大顺二年,枢密使杨复恭获罪,跑往兴元他的养子节度使杨守亮那里,一起反叛。
景福元年,我攻克兴元府,斩杀杨复恭父子。
几年来,我没有丝毫犹豫,追杀叛将,保我大唐江山。杀伐果断,深得皇帝的心。
我又开始四处用兵,拓展地盘,先后攻占了凤州、洋州和泾原三地。势力有了大的发展。
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我离长安很近,于是十分关注朝政,希望能够结束乱世。
我知道,他派不良人监视我,袁天罡也不能放任我。
他认为我干预朝政,必有谋反之意。
这使刚继位的唐昭宗非常生气,下诏命我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由宰相徐彦若来接替。我拒绝上任,上奏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
“我怕将来军情有变,军队难以控制,只会使百姓遭难。到时陛下车驾远行,又到哪里前去避难!”
唐昭宗见我如此不尊重朝廷,便召宰相杜让能商议,如何遏制我的势力的扩张。杜让能原来曾经领兵讨伐过我,大败而归,他不愿意得罪我,于是对唐昭宗进言:“李茂贞势力强大,现在我们无力应对,况且凤翔又离京城这么近,万一出兵失利就无法收拾残局了,到时候即使像当初汉景帝那样诛杀晁错向诸侯谢罪也来不及了。”
但是唐昭宗毫不退让,愤怒地对杜让能说:“朕不能软弱到受藩镇欺凌而默不作声的境地!”
景福年间,朝廷与我发生多次冲突,先后数次出兵讨伐,结果连战连败。宰相杜让能、李溪、韦昭度先后为我其所杀。我不但未获罪,反被晋封为岐王。
至此,我不断发展,割据势力达五十州。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建立大梁,李茂贞仍用大唐年号,拒不归顺。
成立幻音坊,和玄冥教,通文馆三足鼎立,岐国,梁国,晋国,已经没有唐朝立足之地。
受封岐王后,我再也没有管过朝政,岐国也需要我。
我宽仁爱物,保我岐国百姓平安。
我知道大唐已经亡了,而身为岐王的我,一定会引起袁天罡的注意。
第二章 浴血奋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