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些撒克逊人在内附大唐前,衣服基本上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家里的孩子但凡多一些,都要有人光着身子在家挺尸。
如今,不但有新衣服穿,还能达到春夏秋冬各有一套,这是多大的仁政啊!
并且,在他们内附大唐以后,李佑不但给这些家里没田的撒克逊人,每户都分了四十亩耕田,还分发了四口之家半年的口粮。
这都不是可以简单用‘仁政二字形容了,李佑此时的形象如同道君下凡,整个人都充满了紫色的圣光!
这些得了田的撒克逊人,在拿到田契的瞬间便摒弃了十字教信仰,信仰起了充满大爱的道教。
安定县的建立,使得大量的唐人官吏及其家属,也来到了这里生活。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百货超市、杂货铺、小饭馆等唐人店铺也紧随起来,本来十分破败的安定县瞬间繁华了起来。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撒克逊人们,被唐人的生活方式彻底震住了,原来日子还能过的如此滋润啊!?
原来,饭可以一天吃三顿,并且还不是乱炖似的糊糊菜!
原来,自己原先的领主是那么的粗鄙,这些唐人老爷不但举止优雅,甚至给他们干活还有报酬拿!?
tmd!
为什么自己没投胎成唐人呢!?
显然,这些见识到大唐美好的撒克逊人,已经全盘接受了华夏的生死轮回,甚至在心里开始产生皈依者狂热了。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撒克逊人还是比较淳朴的,在感受到大唐美好后,他们当即便下定决心早日纳满五年税赋,让子孙后代进入小学沐浴圣人教化!
只有这样,他们的家族才能真正的融入到大唐社会。
为此,这些内附的撒克逊人居然在农闲之余,主动进入安定县寻找工作,哪怕是修路搭桥这种可能丧命的活,他们也趋之若鹜。
原本考虑到这些活的确危险,而且户科中羁押的奴隶甚多,也完全不需要这些人。
但是,当安定县令和马芳,看到他们如此积极的想为大唐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不忍冷了他们心得的二人,向李佑递上了请示的奏折。
秉承着搜刮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得工匠精神。
李佑大笔一挥,同意了二人得请求。
并且,为了回应这些内附者得一颗红心,李佑特别批示户科和工科,在此期间不要让他们做太危险得工作,免得伤亡得人数太多打击了众人得积极性。
其实对于这些内附者来说,做工的苦累完全不重要,只要能挣到钱让他们得孩子变成唐人,一切便都值得了!
他们也并不畏惧死亡,这年头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时间宝贵。
没有事情做才是最恐怖得!
有些人甚至开始每日叩拜起道君,希望自己能活着看到子孙,前往小学念书得那一天。
第167章 内附者的希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