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能查到他从北边来。
      大皇子见两人聊得有些尴尬,开口调节气氛道:“白公子此次也是帮了大忙的,想着公子是习武之人,赠此剑以示谢意。”
      说罢抬手,一个侍卫托了个檀木盒子进来,在几人面前打开。
      只见盒中躺着一把短剑,剑身长约十五寸,剑鞘及十字护手处镶嵌了许多宝石。
      白玉轩取出短剑一看,剑刃散发着点点寒光,显示着它的锋利,是把不可多得的好剑。大皇子送剑,寓意“宝剑赠英雄”,把自己比作英雄,那是高看三分了。
      白玉轩双手握住剑柄拱手行礼谢过大皇子,就将剑重新入鞘放入盒中。
      孔璞瑜见他面对如此华丽的宝剑,却不多看一眼,没有一丝惊叹之色,心里一直在不断猜想。
      此人若不是家中富贵,就是这种华丽宝剑不适合他。究竟会是哪一种情形呢?
      口口声声说自己来自深山里,家中却有商铺在京都,并不是隐世之家。山里……姓白……文武双全,让他不禁想起一个传说来。
      五百年前,武昌元帝有三位好兄弟一起平定乱世建立如今的大忻国,却在论功行赏之时,这三位兄弟选择隐退,武昌帝挽留无效只得放手。
      武昌元帝的三位兄弟,一位文臣姓纪,一位武将姓白,还有一位易学大家姓名不详。
      有传言隐退是因为他们是共同爱上了元后,也有传言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但也有人说他们品德高尚,不恋权位。
      临别时,武昌元帝赠三人一人一块“元”牌,以敬他们地位与他同等,并在皇家留有祖训。
      见执元牌者如见皇族兄弟,除非其颠覆朝纲、叛国求荣,其余罪责一律赦免。若执牌求财、求官、求王位,必得应允。
      这一祖训让后来所有的皇帝不满。子孙后代的事,谁能说得清呢,谁能保证家族里不出几个败类!
      这祖训摆明就是说如果人家回来,除了皇位,要啥你就给啥呗。
      于是大忻国第三代皇帝私下查访三人的踪迹,同时用“无须有”的罪名,灭杀纪、白两姓人家,凡易学有成者也都惨遭陷害。
      只是这位皇帝没多久,就莫名其妙地驾崩了。皇族族长的床头,还突然出现了一封书信和一把匕首,书信上只写个“止”字和一名皇子的名讳,落款为“三元”。
      皇族族长吓得不轻,力排众议将那名皇子推了上位。登基大典当晚,尽管他家中加派了护卫,寝室内仍然出现了一封书信。书信上只写了一个字“善”,落款依旧为“三元”。
      从此之后,皇帝们都老实了,觉得祖训是对的,只要自己勤政爱民,皇位就是稳的。这一猜测在百年前得到了证实。
      大忻国历任皇帝虽然励精图治,国家繁荣,却免不了天灾人祸。百年前国内各处各种重灾,外族休养生息卷土重来,皇帝被奸人下药沉迷女色,大忻再次出现乱象。
      有人执“元”牌现世,领兵的领兵,参政的参政,惩奸除恶,扶幼帝上位,拨乱反正,还世间太平。大忻国得以五百多年来,一直姓偃。

第104章 皇家秘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