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家人都放心了,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
俞柠对这一家人有了新的认知,在这个年代能够这么团结,对蓝帆这个知青态度这么友好的家庭已经非常少见了,当然这离不开蓝帆会做人。
“闺女放心,林芬芳这个隐患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去了县城她怎么着也得脱两层皮,瞧今天这架势,估计她已经把我们一家人的情况都交代了个干干净净。”
蓝帆现在并没有把闺女当做小孩看待,好歹活了那么多年了,这阅历和处世经验怎么着也比普通的小孩强许多,有什么大事也能和女儿商量。
俞柠算了算,马上就76年了,现在已经是75年底,意味着那令人恐惧的时期即将度过以后,一家人能有新的活法。
俞柠立马把这些历史上会发生的大事件全部告诉蓝帆,让她有个心理准备,蓝帆既然早早下海做生意这就说明她是个敢想敢做的。
“看来是得提前规划一下了,以后要是还能考大学那我得努努力,高考停了这么多年,第1届考上的大学生肯定很吃香,就算以后真的去做生意,有这一个大学学历别人也高看你一眼,不容易吃闭门羹。”
蓝帆心里的算盘已经开始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打了。
见蓝帆这么上道这么快就做好了一个简要的未来计划,俞柠放心了。
现在原主还在读小学呢,在蓝帆的影响下,家里所有孩子都上了学,最差的都读完了小学,如果成绩好那初中高中也可以读。
可惜俞家的孩子貌似没有特别开窍的,成绩最好的俞锋女儿俞敏读完初中没考上高中,不过这个年代初中学历确实还算够用,初中毕业后她直接参加县里的招工,在棉纺厂上班。
蓝帆今年满打满算才29岁,她和俞利结婚的时候都21了,在村子里算大龄青年。
不过第1届高考的报考要求并不高,30岁也能报考,蓝帆这些年就一直在学校教书,虽然教的是小学,但她平时都在学习,高中的知识并没有忘。
俞柠清楚的知道第1届高考的录取率有多低竞争有多大,蓝帆如果能一直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考上重点大学妥妥的,说不定自己也能成为知识分子二代。
不对,按照原来的剧情,原主确实成了知识分子二代,蓝帆第一世并不知道高考会恢复,但她依旧考上了重点大学。
说来说去,原主一家都是狼人,如果不是林芬芳这个搅屎棍这个害群之马,原主一家会过得非常富足顺心。
俞利蓝帆把家里处理的井井有条,俞柠根本不用多花费心思,她兢兢业业的做个成绩很好的小孩,期末考试顺顺利利的拿了两个双百分回来。
俞爷爷俞奶奶开心坏了,拿了好几颗奶糖给她吃,还教育其他的孩子跟妹妹学习,努力学好知识以后去城里当工人捧铁饭碗。
俞柠有点尴尬,她听到这些夸奖总觉得有些违和。
第263章 年代文原女主女儿(1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