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了这些。
杨枝走过去仔细看了看说:“是成熟的,可以挖,就算留在地里一段时间也是不会烂,不过时间不能不能太长。”
“真的,那太好了。”
“这一锄下去,就有这么多,今年可得有个大丰收。”
杨枝看着大家高兴地样子,心里也很高兴,地里收成好,代表着大家能吃饱,“这木薯,我不知道怎么做,只能等朝廷来人再处理了,不过我们可以先挖出来,我觉得应该和红薯一样,存放的位置也得放在阴凉干燥处。”
阿爷:“枝丫头说的没错,最好是不能破皮,这样更好保存。”
大家正高兴着,就听见村长的问话:“什么事这么高兴?隔老远就听见了,可是木薯能挖了?”,看见村长带着几个老人走过来,这些都是村里的种庄稼能手,村长对这事很是看重。
“是啊,村长叔你快看,刚挖,一锄就有这么多,今年可得有个大丰收。”阿爹杨义赶忙把手中的木薯拿给村长看,个头不是很大,主要是地里种了几茬,肥力逐渐减少。不过量多,这样看来以后把肥力提上去,产量可以翻几倍。
村长接过来看,这怎么吃?“枝丫头,你可知道这个怎么吃?现在是可以挖了,还是得等段时间。”
“村长爷爷,这个吃法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可以挖了,当然也可以留段时间在地里。太长了怕坏了,时间充足的话,咱们可以挖出来保存好,等朝廷人来。”杨枝不敢托大,只能这样保守的说着。
这个时代粮食是很重要的,应该说任何时代粮食都是很重要的,等大家适应了木薯,我再慢慢想这木薯的吃法。一通百通,吃法也不会太复杂,记得是可以和土豆红薯一样,能做成淀粉入菜的。
村长也知足了:“这样啊,那的通知村里人,来看看这木薯成熟的样子。老三啊,不介意我再喊一些人来吧,都是为了村里人着想,大家会感谢你们的。”村长也知道老三一家这样做,是在拿着自己的粮食做实验,得跟村里人说清楚老三家的贡献,不说让村里人回报,但不能养成仇。
阿爷回道:“可以来看,我是相信枝丫头的,大家自己看仔细,回去存放也得按照红薯一样的存放,这得说好,别到时候自己有问题怪在枝丫头头上。”
“那是自然,我会说清楚的,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杨枝听见阿爷的话,大家对我真好,以前怎么就不是学农学的,不然更能帮上家里了。
杨枝看见木薯的根叶,不知道能不能吃,只能扔地里做肥料了,到时候多去县城逛逛找找蔬菜种子,现在有的蔬菜太少了,还没野菜种类多。
这边因为杨枝杨家村里人都忙碌起来,看着挖起来的木薯,人人都很高兴,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吃,但是也就晚点吃上,等朝廷来人就知道怎么吃了,大家都等得起,最紧要的是把它们挖回家。
那边赶路的农事们也逐渐到达各个县衙,开展了工作,等庄户们挖出来一串串的木薯,都很是高兴,本来因为朝廷突然征税,减少口粮带来的悲伤都被冲淡好多。
农事们比较少,为了安全起见,他们都是一个村走,教会大家辨别木薯的成熟状态,也把吃法告诉大家,很简单的炖汤蒸煮,大家都很知足,能吃就能果腹。
第22章 木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