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别愣着了,你们看这里总共有5列柜子,右边3列是我们的,左边两列是圆心的(指圆心路支行),开始找吧,记住人名啊,叫张桂兰。”李霞告诉我们在哪里翻看后就自顾自的找了起来。
档案室处在地下,加上一般没有人来这里找东西,我们来上班的时候银行普及电脑已经很久了。但是老一辈的手工记账的东西却依然是要保存许久的。
“哎,你们看,我这看到了一个1920年的人。我去,居然有三万定期,这人还在不在了。”王侠看到了一个年岁大的兴奋起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刘岚说:“你看你,让人家知道了你不是在咒人家死么?”
“啊!我可没这意思啊,你想呗,1920年生人,战争年代,存活下来的人太少了。我意思是这要是人不在了,钱没取走,家里人也不知道怎么办?”王侠问。
“那就一直存在银行,计算利息。谁也取不走。”李霞回答说。
“那不就和捐给银行的一样么?”我笑着说。
“差不多可以这么理解,但说出去是捐给国家了,因为银行是国家的么。”李霞说。
“那我们去派出所找个熟人查查看看人还在不在了,在的话提醒一下,不在的话我们取走不就好了。”王侠发出坏坏的笑容。
“想啥了,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们几个一定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非常危险的。在银行,谁的钱就是谁的,生老病死都不能改变。”李霞严肃起来。
“咦?这是什么啊?”刘岚翻到了一个既不是存折也不是订单的小本本问我们。
我们三个肯定是不知道的,就同时看向李霞。李霞走过来看了看说:“这是股金证。”
股金证,我们没有听说过。当然也不可能知道是什么。见我们一脸的疑惑,李霞边翻找边说:“就是当时单位对职工和社会的一种集资方式,利息比国家定的高,算作是向城市商业银行投资入股,单位就以股金起名,其实就是股份。”
“那你肯定也有,不是对职工的么,你上班这么多年,肯定不少。”我戏谑的说。
李霞见我提起她自己就说:“可惜啊,我没有赶上那个时候,等我来上班的时候已经不发放了,我就买了其他人的500块钱,还是好说歹说的。”
“可是你们四个人的母亲可都是股金大户,每个人也不少于十万二十万的,都是大款家的孩子。”李霞话音突然转向我们。
我们四个人满脸的惊讶。李霞接着说:“当时认购股金的时候你们的母亲还都正年轻,当时单位还有分房,你们谁家里没有几套房啊?可比我有钱多了。”
“姨呀,我家就一个现在住的,其他的没有啊。”我赶忙说。
“你?属你家房子大呢,你们母亲不告诉你们肯定是因为你们都是小孩,和你们说不着”李霞揭露着我说。
“你们谁家不是有个三四个房子,当初单位效益好,自主性比较强,主任们都会给自己职工购买房产当做福利,还便宜,你们不信回家问你们各自母亲,但千万别说是我说的,不然我该请客了。”李霞这一次直接把我们四个人家说个遍。
原来李霞这么了解我们各自的家啊,不愧是会计科长,管着账务。
翻了一下午也没有找到任何有和张桂兰身份信息相符的,李霞的意思就是既然找不到肯定就是没有了,明天再查查电脑上和总账,如果没有就给人家回电话了。
回到单位的时候已经下班在等款车了。李永已经把账给结好了。我对着李永笑着说:“李老师,少不少钱啊?让我碰碰?”
“去你的,不可能少钱,你李老师我干了这么多年了,你少我都不会少。”李永的标志性的动作抬手一挥。
反正款车也没来,闲着没事,我就自己查了一遍。不是不信任李永,是母亲和单位的阿姨们都说,在现金岗位,账实是否相符永远只相信自己,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
第15章 股金、房子、大款[2/2页]